[发明专利]一种双重增益战斗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8838.3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冯君;高达成;姚文进;李伟兵;施泽;陈乐;陈柄丞;蔡学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3/08 | 分类号: | F42B3/08;F42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汪清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增益 战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增益战斗部,包括主装药、破片层、隔爆衬壳、辅助装药、壳体;整个战斗部横截面呈D形;所述主装药为带有中心孔的D型柱体;所述破片层由预制破片构成,包裹在主装药外部;所述隔爆衬壳设置在破片层和辅助装药之间,所述辅助装药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战斗部采用两点对称偏心起爆方式。本发明通过两点偏心起爆能够实现径向的破片密度以及破片初速的增益,通过截面形状设计能够实现破片在径向的破片密度增益,通过辅助装药驱动壳体变形能够实现破片的破片密度增益,双重增益战斗部能够同时实现径向和轴向的破片密度以及初速的增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重增益战斗部。
背景技术
现有定向战斗部实现方式主要有偏心起爆、壳体变形和轴向聚焦。普通战斗部进行偏心起爆,可以改变爆轰波传播,使对应方向的破片获得更高能量,且可以对破片飞散有一定改变,使得该方向有较大的破片初速增益和较小的密度增益。可变形破片战斗部是一种高效毁伤战斗部,它通过起爆弹体外层的辅助装药使弹体在目标方向上凹陷变形,一定延时后起爆主装药,使更多破片飞向目标方向。聚焦式战斗部是通过对战斗部壳体母线的设计,来控制战斗部在炸药驱动下破片的轴向飞散特性,提高其轴向杀伤威力。单个定向方式获得的增益很难满足高效毁伤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增益战斗部,以实现战斗部轴向和径向的破片密度和破片初速增益。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双重增益战斗部,包括主装药、破片层、隔爆衬壳、辅助装药、壳体;整个战斗部横截面呈D形;所述主装药为带有中心孔的D型柱体;
所述破片层由预制破片构成,包裹在主装药外部;所述隔爆衬壳设置在破片层和辅助装药之间,所述辅助装药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战斗部采用两点对称偏心起爆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
通过两点偏心起爆能够实现径向的破片密度以及破片初速的增益,通过截面形状设计能够实现破片在径向的破片密度增益,通过辅助装药驱动壳体变形能够实现破片的破片密度增益(轴向聚焦),相较于现有定向战斗部技术,双重增益战斗部能够同时实现径向和轴向的破片密度以及初速的增益。相较于可变形战斗部,能够减少辅助装药起爆后对战斗部径向的非对称载荷;相较于聚焦战斗部,可以减小壳体的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双重增益战斗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聚焦战斗部示意图。
图3为辅助装药作用示意图。
图4为两点偏心起爆的爆轰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两点偏心起爆时单个破片获取能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本发明的一种双重增益战斗部,包括主装药1、破片层2、隔爆衬壳3、辅助装药4、壳体5;整个战斗部横截面呈D形;所述主装药2为带有中心孔的D型柱体;主装药2带有中心孔,给壳体5在辅助装药4起爆后主装药1受挤压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所述破片层2由预制破片构成,包裹在主装药1外部;所述隔爆衬壳3设置在破片层2和辅助装药4之间,用于防止主装药在辅助装药起爆后殉爆;所述辅助装药4设置在壳体5内。所述战斗部采用两点对称偏心起爆方式,其位置如图1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主装药1中心孔直径为战斗部壳体5外径的1/5,依据所需母线形状确定。
优选的,所述主装药1成分为钝化黑索金,采用铸装方式。
优选的,所述破片层2由钨珠构成,填充树脂。
优选的,所述壳体5材料为35CrMnSi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