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植被阻隔带及水体污染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9091.3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0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青;王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C02F3/32;C02F101/16;C02F101/30;A01G17/00;A01G22/00;A01G25/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慧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21 | 代理人: | 由元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理 污染 植被 阻隔 水体 方法 | ||
1.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植被阻隔带,包括乔木(1)、灌木(2)和草本(3),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1)、灌木(2)和草本(3)间隔排列。
2.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水体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污染地域受污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当地的生活、生产状态信息进行收集;
S2: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种植、耕作、施肥施药及灌溉措施;
S3:在农田下坡方向临近水体的位置设置植被阻隔带,降低径流中悬浮物、氮磷和有机物的含量;
S4:每间隔1-5周对污染地域水源进行采集,并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建立水源质量变化趋势图;
S5:每2-4个月对趋势图进行综合分析,将检测的数据与预期的值进行对比,确定方案的及时性、可行性及有效性,确定最终方案,以此用来全面治理面源污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水体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种植措施为:采取作物种植体系的科学布局,如合理密植、间作、轮作和套作,提高复种指数,减少土地的裸露率,这样就可以控制土壤侵蚀的强度,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模式要根据具体的作物特点、土壤条件来确定,在保证作物高产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来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减少土壤侵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水体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耕作措施为:耕作方式的差异会影响土壤养分和泥沙的流失,传统耕种方式中土壤养分和泥沙的流失量要明方显高于免耕式,少耕和免耕等保护性耕种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渗透性能,促进农作物增产,减少土壤和养分流失,在一些沙土含量高的地区,翻耕过于频繁会加速土壤有机质的损失,最终导致水土流失和养分枯竭,因此,在这类地区适宜采用以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措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水体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施肥施药措施为: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当使用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其通过径流和渗漏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则可以降低污染,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营养元素的淋失,经氧化处理后也可以降低淋失率,通过控制化肥的用法和用量、调整化肥的施用结构、使用抑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源污染的产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水体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灌溉措施为:径流强度和径流量对地表径流中营养盐和有机质的流失起了决定作用,因此,使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措施,可以减少农田中营养盐和有机质的流失量,喷灌、滴灌等节能灌溉技术通过对灌溉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和地表径流产生,从而控制面源污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水体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植被阻隔带由乔木(1)、灌木(2)和草本(3)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面源污染的水体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在对水源进行采集时,采集点设为2-4个,对不同采集点采集的水源进行划分,贴上标签,分开检测,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平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90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