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滤波电容器降噪装置以及降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9280.0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7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文卫兵;石岩;李明;杨勇;张会民;沈小益;祝海涛;王加龙;曹燕明;魏争;孔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库柏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红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本体 隔音罩 吸音腔 电容器 滤波电容器 固定设置 降噪装置 结构密封 运行噪声 声波 空气腔 噪声源 指向性 顶壁 降噪 反射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滤波电容器降噪装置以及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音罩结构和吸音腔结构,所述隔音罩结构固定设置在电容器本体的顶部,且所述隔音罩结构的内部和所述电容器本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空气腔,用于反射吸收声波的能量;所述吸音腔结构密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部。本发明能够大大降低电容器本体的顶部及底部指向性强的噪声源,从而极大地降低电容器的运行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降噪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滤波电容器降噪装置以及降噪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随着输电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能源需求的增加,特高压直流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期。由于通过设备的谐波电流较大、电气设备发出噪声频率较低、电气设备的尺寸较大等原因,换流站设备发出的噪声量大,传播距离远,且不易对整个换流站做降噪处理。因此可能会对换流站附近的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又因为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换流站附近的人口密度呈上升趋势,故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换流站噪声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换流站的噪声产生机理内容如下:当电容器加上交流电压时,在极板间产生电动力,从而造成极板振动(如图1a所示);电容器极板的振动带动到元件的振动(如图1b所示);元件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振动,传递到电容器箱壳内壁上,形成箱壳振动;再通过箱壳把振动向外界传播(如图1c所示);在极板间产生的电动力与电压的关系(如图1d所示),可以看出,噪声的频率为电压频率的两倍。根据电容器的振动发声原理,利用减振法从源头抑制振动的产生,可以有效降低电容器的噪声的产生;但由于电容器单元本身电化学系统非常稳定,不宜在电容器单元内部做太多改变,而经由大量实验得知电容器噪声在顶部和底部有非常强的指向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滤波电容器降噪装置以及降噪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滤波电容器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音罩结构和吸音腔结构,所述隔音罩结构固定设置在电容器本体的顶部,且所述隔音罩结构的内部和所述电容器本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空气腔,用于反射吸收声波的能量;所述吸音腔结构密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隔音罩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的顶部的罩壳,填充在所述罩壳内并固定在所述罩壳的内顶壁上的第一吸音层体,在所述罩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层体和所述电容器本体的顶壁之间形成所述空气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音层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紧密粘合的表面层、第一吸收层、阻断层、第二吸收层和安装层;所述表面层采用阻燃、防水性的纤维布,所述第一吸收和第二吸收层均采用阻燃、防水性的多孔吸音棉,所述阻断层采用阻燃性的聚乙烯胶板,所述安装层为粘性胶层;所述第一吸音层体的所述安装层朝上,并粘贴所述罩壳的内顶壁上。
优选地,所述表面层、第一吸收层、阻断层、第二吸收层和安装层采用阻燃强力胶顺次粘合形成所述第一吸音层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音层体的厚度在35~50mm之间,所述空气腔的高度为15~20mm;
所述罩壳的底部敞口,顶部开设有供所述电容器本体上的出线套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罩壳罩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的顶部,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所述电容器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吸音腔结构包括密封连接在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部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和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底部之间固定设置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填充第二吸音层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音层体采用多孔吸音材料,所述多孔吸音材料的空隙率在3~10%之间。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敞口,所述壳体内设置双十字加强筋,所述第二吸音层体填充在所述双十字加强和壳体的内壁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容器本的底部,所述双十字加强筋焊接固定在所述隔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库柏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库柏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9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谐式电容器
- 下一篇:柔性储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薄膜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