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含锌废料加工吸附型氧化锌微胶囊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0304.4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丁宝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泰龙锌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13/02;B01D53/02;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8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锌 废料 加工 吸附 氧化锌 微胶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含锌废料加工吸附型氧化锌微胶囊的方法,向预处理含锌烟灰中加入氨‑碳酸氢铵溶液,氨浸搅拌反应后,抽滤得氨性浸出液;向氨性浸出液中加入合金锌粉,搅拌反应后,过滤得净化液;将净化液蒸发结晶得固体,置于马弗炉中煅烧得氧化锌;向煅烧的滑石粉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磁力搅拌后,加入氯化锌溶液和所得氧化锌,搅拌后静置,烘干得负载滑石粉改性的氧化锌;向去离子水中加入乳化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高速剪切乳化后,加入所得负载滑石粉改性的氧化锌,高速剪切乳化后,用柠檬酸水溶液调节pH,搅拌后,滴加预聚体反应后,用乙醇和蒸馏水洗涤,抽滤、干燥得吸附型氧化锌微胶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锌废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含锌废料加工吸附型氧化锌微胶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锌废料中大多存在重金属杂质元素,无法直接使用投入生产。传统的采用氨法由含锌烟灰制备氧化锌的原生产工艺过程中,铁、锰脱除的具体过程为:在浸出的同时加入次氯酸钙进行一次氧化除铁、锰,然后还必须加入昂贵的二氧化铅进行深度氧化除铁、锰。此方法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沉降过滤困难,铁、锰脱除效果不佳。本申请通过采用次氯酸钙对含锌烟灰进行氧化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含锌烟灰进行氨浸,氨性浸出液经“净化-蒸氨-煅烧”后得氧化锌产品。
重金属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汽车尾气中的
重金属浓度虽然很低,可汽车数量庞大,对环境仍有巨大影响。因此,对汽车尾
气中重金属的去除有着重大的意义。本申请对滑石粉进行煅烧改性处理后得到煅烧滑石粉,使用煅烧滑石粉作为吸附剂,以含锌废料加工成的氧化锌为基底,在氧化锌表面负载了滑石粉,制备了负载滑石粉改性的氧化锌;其对汽车尾气中Al、Ba和Pb的吸附量升高,吸附效果提升明显,进一步拓展了含锌废料的加工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含锌废料加工吸附型氧化锌微胶囊的方法,依照该方法制备的吸附型氧化锌微胶囊对汽车尾气中Al、Ba和Pb的吸附量高、吸附效果好,拓展了含锌废料的加工生产使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含锌废料加工吸附型氧化锌微胶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下述原料按重量份计:
(1)含锌废料的加工处理:采用次氯酸钙对含锌烟灰进行氧化预处理,氧化预处理过程可以阻止铁、猛元素在氨性浸出液中的溶解;经预处理过程含锌烟灰中二价铁和二价锰的氧化物分别被氧化为三价铁和四价锰的氧化物或者它们的水合物形式,从而阻止了铁、锰元素在氨浸过程中的溶解,达到了脱除铁、锰元素的目的;向15-20份预处理含锌烟灰中1:4加入氨-碳酸氢铵溶液,在50-55℃下氨浸搅拌反应30-60min后,抽滤得氨性浸出液;向氨性浸出液中加入5-10份合金锌粉,在60-65℃下搅拌反应30-60min后,过滤得净化液;将净化液在100℃下蒸发结晶得固体,置于500-510℃马弗炉中煅烧1-2h得氧化锌;
然后对预处理后含锌烟灰进行氨浸,氨性浸出液经“净化-蒸氨-煅烧”后得氧化锌产品,采用“氧化预处理氨浸”工艺处理含锌烟灰后得浸出液,氨性浸出液中检测不到铁、锰元素的存在,采用锌粉置换法脱除浸出液中的铜、镉、铅元素;
(2)氧化锌的负载改性:对滑石粉进行煅烧改性处理后得到煅烧滑石粉,使用煅烧滑石粉作为吸附剂,以含锌废料加工成的氧化锌为基底,在氧化锌表面负载了滑石粉,制备了负载滑石粉改性的氧化锌;向10-20份煅烧的滑石粉中按固液比1: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磁力搅拌3-4h后,加入30-50份氯化锌溶液和(1)中所得氧化锌,搅拌1-2h后静置,在80-100℃下烘干得负载滑石粉改性的氧化锌;其对汽车尾气中Al、Ba和Pb的吸附量升高,吸附效果提升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泰龙锌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泰龙锌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0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