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转动式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用放射治疗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0443.7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2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晴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 32305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2735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动 肿瘤 放射 治疗 备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转动式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用放射治疗台,包括放射治疗机和安装在放射治疗机一侧的放射治疗台,放射治疗台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基座、滑动内框和转动床,基座内部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组滑槽,滑槽内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侧安装有滑轮且外端与滑动内框固定连接,滑轮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导向槽的一端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动内框相连接,滑动内框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根据需要进行翻转调节的治疗台,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对病人进行翻转式治疗,简化了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该治疗台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放射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转动式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用放射治疗台。
背景技术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肿瘤放射治疗一般需要通过专门的治疗机进行放射治疗处理,病人躺在专门的治疗台上并输送至治疗机内进行推入治疗。
然而,现有的治疗机在进行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病人躺在专门的治疗台上进行放射治疗时,当治疗台将病人送至治疗机内进行治疗时,由于受到下方治疗台的影响,射线无法穿过治疗台对病人进行多方位的治疗,这就导致了当病人需要进行全身治疗时,需要数次调整身体的位置然后进入到治疗机内进行治疗,操作比较繁琐;(2)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现有的对于身体进行固定的方式主要为支架固定或纱网固定,支架固定的方式容易阻挡放射,纱网固定的方式又容易导致病人感觉不适,舒适性较差。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动式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用放射治疗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转动式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用放射治疗台,包括放射治疗机和安装在放射治疗机一侧的放射治疗台,所述放射治疗台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基座、滑动内框和转动床,所述基座内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组滑槽,所述滑槽内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安装有滑轮且外端与滑动内框固定连接,所述滑轮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导向槽的一端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动内框相连接,所述滑动内框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转动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动床另一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滑动内框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床包括外框和固定与外框内部的尼龙隔网,所述外框的两侧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定位孔,所述尼龙隔网内均匀设置有三组充气固定环;
所述充气固定环包括环形气囊和固定在环形气囊两侧的卡板,所述卡板上开设有配合定位孔使用的穿槽,所述穿槽与定位孔之间设置有限位栓,所述环形气囊的一侧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阀门且外端连通有主管,所述主管的外端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端与主管相连接;
所述液压缸、驱动电机和气泵均电连接有开关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尼龙隔网呈网状结构交织而成,所述尼龙隔网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中部的所述环形气囊的规格大于两端的环形气囊的规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气囊由条形气囊呈环形弯曲构成,所述环形气囊的两端连接通过粘扣带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气囊底部设置有若干组绑带,所述绑带缠绕在环形气囊上且下端与尼龙隔网通过粘扣带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晴,未经刘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0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