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可固化的阻燃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2440.7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4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叶俊禧;方志和;胡军;吴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源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3/22;C08K3/32;C08K5/3492;C08G59/50;C08G59/56;C08G59/62;C08G5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地址: | 245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固化 阻燃 环氧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环氧树脂生产相关技术领域的一种低温可固化的阻燃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低温可固化的阻燃环氧树脂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100~120份改性环氧树脂、6~10份复合固化剂、25~60份复合阻燃剂和10~30份溶剂型稀释剂;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低温可固化的阻燃环氧树脂组合物中采用的阻燃剂不含卤素,在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的同时,遇高温燃烧时不会释放有毒气体,不仅生态环保,还不会危害人员生命健康;特有的改性环氧树脂与复合固化剂的组合满足10℃以下,甚至5℃的低温条件下可固化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氧树脂生产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可固化的阻燃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其中的阻燃型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印制电路板、交通工具内饰和结构件。但是,传统的阻燃型环氧树脂,大多采用溴化环氧树脂和含卤阻燃剂,虽然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但是含卤阻燃剂和树脂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此外,由于环氧基的化学活性,可用多种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使其开环,固化交联生成网状结构,因此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在低温下,尤其在低于10℃的温度下,特别是在低于5℃的温度下固化速率明显降低。在此低温下,许多环氧树脂固化剂还容易在固化期间上升至表面,并在表面形成油膜。这一油膜往往对涂层或密封的外观产生不利影响,在随后施加涂层或密封层时,还可能导致中间涂层粘附失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少一种低温可固化且具有高阻燃性能环氧树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可固化的阻燃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温可固化的阻燃环氧树脂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100~120份改性环氧树脂、6~10份复合固化剂、25~60份复合阻燃剂和10~30份溶剂型稀释剂。
优选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110份改性环氧树脂、8份复合固化剂、40份复合阻燃剂和20份溶剂型稀释剂。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1~50份有机胺和80~100份环氧树脂。
优选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25份有机胺和90份环氧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胺为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AD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杂环和混合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环氧树脂的分子量小于12000,环氧值为0.55~0.01,优选为0.25。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固化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50~100份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10~30份氨乙基哌嗪和10~40份双酚A或叔丁基苯酚。
优选的,所述复合固化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70份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20份氨乙基哌嗪和25份双酚A或叔丁基苯酚。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阻燃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10~30份P-N系阻燃剂和10~30份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阻燃剂。
优选的,所述复合阻燃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20份P-N系阻燃剂和20份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阻燃剂。
进一步的,所述P-N系阻燃剂为多聚磷酸铵、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焦磷酸二三聚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源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源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2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