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充气轮胎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72649.3 申请日: 2019-11-05
公开(公告)号: CN111137068A 公开(公告)日: 2020-05-12
发明(设计)人: 尹圣喜;崔锡柱;李明重;许正茂;丹尼尔·萨克斯;南宅镇;金承烈;金势玲;卢艺麖;孙雨成;尹东爀;朴光垠;具奇泰;李政衍 申请(专利权)人: 韩国轮胎与科技株式会社;韩国科学技术院
主分类号: B60C7/10 分类号: B60C7/10;B60B9/00
代理公司: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代理人: 金相允;梁香美
地址: 韩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充气 轮胎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轮胎,更具体地涉及免充气轮胎,其不使用空气压,有着与充气轮胎相似的操控性能,采用参数化结构,能够支撑车辆荷重,改善乘车舒适感。本发明提供一种免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部(100),与地面接触;轮辋部(300),与车轴连接;以及辐条部(200),位于轮辋部(300)与胎面部(100)之间,起到结构性支撑作用;上述辐条部(200)由多个纵剖面呈单一闭曲线的辐条(210)以轮胎中心(O)为基准排列成圆形,上述单一闭曲线与上述轮辋部(300)外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更具体地涉及免充气轮胎,其不使用气压,与充气轮胎有着相似的操纵性能,采用参数化(Parametric)结构,能够支撑车辆的负荷,改善乘车舒适感。

背景技术

通常,根据结构不同,所使用的轮胎可以分为子午线轮胎、斜交轮胎以及实心轮胎等种类,其中乘用车及其他非特种车辆大部分都使用子午线轮胎,也就是气压(充气)轮胎。但事实上,这样的充气轮胎因其结构复杂且制造工序多达8个步骤,由此带来的有害物质的排出量也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而且,需要对充气轮胎性能发挥及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的气压进行随时检测而导致管理上存在不便,以及在行驶中因外物刺扎和冲击发生破损而带来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

但是,免充气轮胎却与这样的充气轮胎不同,是一种不仅可以通过原料和工序的简单化来大量节减生产成本,还能够大幅减少能耗及有害物质产生量,是一种由新概念的工艺和结构实现的轮胎,它有着能够从气压不足可能引起的诸多问题中摆脱出来的优点,而且还有能够避免充气轮胎发生的驻波(standing wave)现象,具有大大改善转向阻力的优点。

免充气轮胎由完全不同于传统充气轮胎的结构构成,采用了完全不用如充气式那样使用压缩气体的设计方式,因此,能够免于因漏气或瘪胎(flat tire)带来的可能在行驶中发生事故的危险。

免充气轮胎过去也是存在的,很久以前的马车轮、自行车轮,这些之外还有例如最近韩国专利申请第2006-0051513号所述的通过含有数层U型钉的多个支撑构件支撑轮胎的负荷的技术,以及韩国专利申请第2008-0038274号所述的由弹性材料制造的胎体和以接地面发挥功能的圆周方向延伸型胎冠部分及与其结合的延伸型胎侧构成的技术。韩国专利申请第2004-002798号还公开了包括支撑轮胎负荷的加强的环形带、通过伸张状态传送钢圈或者轮毂间的负荷的多个网状辐条的免充气轮胎。最近,还介绍了通过蜂巢形态的缓冲部来实现缓冲作用,支撑施加在轮胎上的压力的非充气轮胎(韩国申请号10-2010-0090015)的技术。

就含有多个网状辐条的免充气轮胎而言,据称对负荷的支撑仅由存在于胎面部的结构加强构件及网状辐条的拉伸力来实现,但与仅依靠拉伸力情况相比,依靠拉伸力和压缩力实现对负荷的支撑时不仅能够诱导稳定适当的接地面积,还能将由此带来的操控、制动及乘车舒适感等车辆性能最大化,甚或有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与最近公开技术的免充气轮胎(韩国授权专利第10-1725229号)的辐条相比,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导出的辐条的结构具有突出的独创性,胎面部的结构加强构件为管型(hollow type)或纤维型(fiber type)。并且,多个辐条之间具有接触点,使该轮胎具有刚性和耐久性得到提高的结构特征,尤其是采用参数化设计导出的辐条结构使得轮胎在转弯方向上左右不对称以及形成斜面,避免了转弯时接地面积(contact area)的减小,提高了操控(handling)性能,并且采用管型加强构件,在行驶时具有出色的震动吸收力,是一款具有能够提高乘车舒适感(ride comfort)的优点的免充气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6-0051513号

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8-0038274号

专利文献3:韩国公开专利第2004-0027984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轮胎与科技株式会社;韩国科学技术院,未经韩国轮胎与科技株式会社;韩国科学技术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26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