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性能好的铝合金板材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3946.X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詹志明;王韩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胜禹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B23P15/00;B05D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性能 铝合金 板材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板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氧化性能好的铝合金板材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铝锭为原料,经熔铸后得到铸锭,将所得铸锭再经锯切、铣面、铸锭加热、热轧、冷轧、清洗烘烤和精整裁剪,制得厚度为2.2‑2.5mm的铝合金板材,在步骤S2中制得的铝合金板材均匀涂覆一层抗氧剂,在铝合金板材的外壁形成抗氧化涂层,增强铝合金板材整体的抗氧化性能;本发明通过在制得的铝合金板材上均与涂覆一层复合抗氧化剂,增强铝合金板材整体的抗氧化性能,加强铝合金板材成品的整体质量,延长铝合金板材的使用寿命,采用复合抗氧剂形成的抗氧化防护层能够改善铝合金板材整体的机械性能,加强铝合金板材的机械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氧化性能好的铝合金板材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板是一种工业建材,根据材质的不同用于各个行业,按表面处理方式可分为非涂漆产品和涂漆产品两大类,使用的行业有飞机结构、铆钉、导弹构件、卡车轮毂、包装及绝热铝箔,热交换器、隔框、翼肋、翼梁,单层铝板可采用纯铝板、锰合金铝板和镁合金铝板,氟碳铝板有氟碳喷涂板和氟碳预辊涂层铝板两种,铝合金通常使用铜、锌、锰、硅、镁等合金元素,20世纪初由德国人发明,对飞机发展帮助极大,一次大战后德国铝合金成分被列为国家机密,跟普通的碳钢相比有更轻及耐腐蚀的性能,但抗腐蚀性不如纯铝,在干净、干燥的环境下铝合金的表面会形成保护的氧化层,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
目前的铝合金板材的工艺流程为:熔铸—锯切—铸锭加热—热轧—冷轧—中间退火—成品冷轧—成品稳定化退火—精整—包装,该流程工艺冗长,加工成本高。同时,为确保中间退火和成品退火性能,热轧后的厚度要为冷轧保留足够的加工空间,热轧厚度较大,效率低,同时成品的抗氧化性能低,降低成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性能好的铝合金板材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氧化性能好的铝合金板材及其生产方法,所述铝合金板材的化学成分为:按质量分数计,Si≤0.1%、Fe≤0.5%、Cu≤0.1%、Mn≤0.15%、Mg0.8-1.0%、Cr≤0.08%、Zn≤0.16%、Ti0.02-0.04%,其他杂质单个≤0.04%,所有杂质合计≤0.13%,余量为Al。
一种抗氧化性能好的铝合金板材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铝锭为原料,经熔铸后得到铸锭;
S2、将所得铸锭再经锯切、铣面、铸锭加热、热轧、冷轧、清洗烘烤和精整裁剪,制得厚度为2.2-2.5mm的铝合金板材;
S3、在步骤S2中制得的铝合金板材均匀涂覆一层抗氧剂,在铝合金板材的外壁形成抗氧化涂层,增强铝合金板材整体的抗氧化性能。
优选的,所述熔铸的工艺参数为:熔炼温度735-740℃,精炼温度730-733℃,铸造温度686-690℃。
优选的,所述的铸锭加热中,铸锭加热温度为490℃,保温时间为3.5-4h。
优选的,所述热轧中:使用四辊可逆热粗轧及三机架热精轧,热粗轧开轧温度为485-495℃。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由第一主抗氧剂、第二主抗氧剂、辅抗氧剂组成的复合抗氧剂。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板材在清洗烘烤工序进行低温烘烤,烘烤温度为135℃。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板材在清洗烘烤工序进行低温烘烤,烘烤温度为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胜禹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胜禹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39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