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供冷系统及供水温度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4039.7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8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甲栋;侯向阳;陈玉新;张五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新源热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晨鸣 |
地址: | 51905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系统 供水 温度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区域供冷系统供水温度优化方法,包括区域供冷系统,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制冷系统中的耗电部件;确定输配系统中的耗电部件;确定回水温度T2,统计供水温度T1在温度区间【a,b】中各供水温度T1对应的总耗电量Z的数据,取总耗电量Z最低时对应的供水温度T1为最佳供水温度。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建立区域供冷系统的模型,确定制冷系统和输配系统的耗电部件,针对供冷区域不用工况下的各项参数的变化,能够分别耦合出区域供冷系统在不同供水温度下的能耗情况,从而能够针对该不同工况,找出供冷区域内的最佳供水温度,从而合理控制区域内的供水温度,降低区域供冷系统的运行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区域供冷系统及供水温度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区域供冷系统作为一种高度集约化、规模化的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目前在国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常常作为市政基础设施设立,并通常会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同步实施。与集中供热系统由源、网、用户三部分的结构类似,区域供冷系统由制冷系统与输配系统及末端用户组成。
与供热不同,区域供冷系统供回水温差通常在8~12℃,温差小于供热温差,但由于供冷输送比供热输送的要求更好,因而单位面积内的供冷输送系统的能耗往往较高,这一因素制约了区域供冷系统的发展。
根据区域内用户的需求,在供冷站建设时,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通常会进行统一,但实际上,考虑到随着供冷区域内各因素的变化,例如服务对象、服务面积、服务半径或采用的供冷源的变化,如果依旧维持统一的初始供回水温度,区域供冷系统的总能耗很可能会明显超出预期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供冷系统及供水温度优化方法,能够根据供冷区域的负荷情况,确定最佳供水温度,降低区域供冷系统的运行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基载制冷机组,连通基载主机一级泵形成基载主机制冷系统回路;双工况制冷机组,连通第一乙二醇泵和双工况换热器形成双工况主机制冷系统回路,连通第二乙二醇泵和蓄冷设备形成双工况主机蓄冷系统回路;双工况换热器连通双工况主机一级泵形成双工况主机制冷输出回路;蓄冷设备连通融冰一级泵和融冰换热器形成融冰系统回路;融冰换热器连通融冰制冷一级泵形成融冰输出回路;双工况主机制冷系统回路和双工况主机制冷输出回路通过双工况换热器进行换热;融冰系统回路和融冰输出回路通过融冰换热器进行换热;基载主机制冷系统回路、双工况主机制冷输出回路和融冰输出回路通过二级泵向用户供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域供冷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双工况制冷机组的特性,结合基载制冷机组的作用,可以根据供冷区域的实际负荷量,动态切换制冷的输出方式,在较低负荷时,可以通过蓄冰设备完成供冷,负荷逐渐增大则可以考虑添加基载制冷机组和双工况制冷机组配合供冷,能有效降低能耗,提升供冷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基载制冷机组连通第一冷却水泵和第一冷却塔形成第一冷却回路。通过第一冷却回路的设置,能够高效冷却基载制冷机组的制冷主机结构,使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双工况制冷机组连通第二冷却水泵和第二冷却塔形成第二冷却回路。通过第二冷却回路的设置,能够高效冷却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制冷主机结构,使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区域供冷系统供水温度优化方法,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区域供冷系统,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制冷系统中的耗电部件,包括基载制冷机组、基载主机一级泵、第一冷却水泵、第一冷却塔、双工况制冷机组、双工况主机一级泵、第二冷却水泵、第二冷却塔、融冰一级泵和融冰制冷一级泵;确定输配系统中的耗电部件,包括二级泵;确定回水温度T2,统计在一定时间t内、供水温度T1在温度区间【a,b】中各供水温度T1对应的总耗电量Z的数据,总耗电量Z=制冷系统中的耗电部件的耗电量之和X+输配系统中的电部件的耗电量之和Y,取总耗电量Z最低时对应的供水温度T1为最佳供水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新源热力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新源热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40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动态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求助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