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变升压电路以及升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4290.3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2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悦;郑乐松;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丽 |
地址: | 2151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开关 变压器 逆变升压电路 第一端 控制器 电容 预设 直流电源相连 负极 正极 交替控制 端接地 控制端 导通 分时 减小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逆变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变压器、N个第二可控开关、N个第三可控开关和用于产生预设PWM波,并根据预设PWM波通过第一可控开关分时交替控制一个第二可控开关和一个第三可控开关同时进行导通的控制器;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与变压器的初级的第一端相连,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变压器的初级的第二端与目标直流电源相连,变压器的次级的第一端分别与N个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相连,变压器的次级的第二端分别与N个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相连,N个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N个电容的正极相连,N个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N个电容的负极相连。通过该逆变升压电路可以减小变压器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升压电路以及升压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工业环境中,通常需要利用应急电源来保证某些设备在停电状态下还能正常工作一段时间,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此情况下,通常会由逆变升压电路来实现,请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当中逆变升压电路的结构图。在该逆变升压电路中,变压器T的初级的第一端连接目标直流电源,变压器T的初级的第二端连接可控开关K,变压器T的次级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二极管D的负极连接电容C的正极,电容C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的第二端,也即,变压器的次级连接整流滤波电路。在该逆变升压电路中,通过可控开关K的控制端所接收到的PWM波来控制可控开关K的导通或关断,并由此来对变压器T的初级上端所连接的目标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升压。但是,如果次级电压要求升得较高,由此导致变压器需要较多匝数的次级绕组,才能使得该逆变升压电路将目标直流电源的电压升高到额定电压值,这样就会导致变压器的体积较为庞大。目前,针对这一技术问题,还没有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此可见,如何减小逆变升压电路中变压器的体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升压电路以及升压器,以减小逆变升压电路中变压器的体积。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逆变升压电路,包括:
第一可控开关、变压器、N个第二可控开关、N个第三可控开关以及用于产生预设PWM波,并根据所述预设PWM波通过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分时交替控制一个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一个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同时进行导通的控制器;N≥2;
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的第二端与目标直流电源相连,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的第一端分别与N个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的第二端分别与N个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相连,N个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N个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相连,N个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N个电容的正极相连,N个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N个所述电容的负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型号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型号具体为MOS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型号具体为IGBT。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具体为MCU。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具体为单片机。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升压器,包括如前述公开的逆变升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42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