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4871.7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5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王虎高;李春明;曹文祥;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10 | 分类号: | B61F5/10;B61C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王娟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车辆 转向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及控制方法,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安装于转向架上的多个二系弹簧;每个所述二系弹簧上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二系弹簧的进气通道内均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N个电磁阀电连接;所述N个电磁阀的输入口均与储气罐连通;每个所述电磁阀的输出口与一个所述二系弹簧的进气口连通;每个所述二系弹簧的节流阀与一个空气室连通。本发明使用多种类型传感器监测轨道交通车辆的各种状态参数,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状态参数的实时自动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人们对轨道车辆的运行品质及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轨道车辆由于轮载分布不均、动态性能十分复杂等原因,使轨道车辆在这方面的改进十分困难。目前国内轨道车辆一般采用机械装置调节相关部件,不便于实时监测轨道交通车辆相关部件的参数,且机械装置较易磨损,不便于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的自动化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及控制方法,实时监测轨道交通车辆相关部件的参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安装于转向架上的多个二系弹簧;每个所述二系弹簧上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二系弹簧的进气通道内均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N个电磁阀电连接;所述N个电磁阀的输入口均与储气罐连通;每个所述电磁阀的输出口与一个所述二系弹簧的进气口连通;每个所述二系弹簧的节流阀与一个空气室连通。
上述结构中,位移传感器可以监测二系弹簧高度方向的位移量,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二系弹簧进气通道内的压力。同时,电子控制单元可以通过电磁阀控制二系弹簧的空气阀泄压,自动化程度高。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多个安装于每节车厢门通道位置上的车高传感器电连接。车高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门通道处与轨面的相对高度。
所述转向架的每个一系弹簧底部均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一系弹簧的压力参数。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与安装于车体上的振动传感器电连接,振动传感器可以监测车辆的振动参数。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与安装于车轮上的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电连接。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的实时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的加速度,进一步实现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参数的全面监测。
所述节流阀与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便于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二系弹簧空气阀泄压。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其包括多个一系弹簧和多个二系弹簧;每个所述二系弹簧上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二系弹簧的进气通道内均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电子控制单元读取某一节车厢的二系弹簧的压力参数,当该压力参数小于预设值时,则判定该节车厢二系弹簧泄露或破损;电子控制单元调节电磁阀活塞的位置和控制节流阀的开度,使该节车厢上所有二系弹簧同时泄压,从而调节该节车厢的高度,当四个二系弹簧高度方向位移量相等或相近(一定范围值内)且不再变化,或者该节车各车门通道与轨面的相对高度相等或相近(一定范围值内)且不再变化时,调节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使用多种类型传感器监测轨道交通车辆的各种状态参数,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状态参数的实时自动监测;由于本发明用电子设备(传感器)替代了相关机械装置,因此解决了机械装置易磨损的问题,有利于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的自动化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48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型材底架前端结构
- 下一篇:车辆的阻尼装置及相关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