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路外壁检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4898.6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9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董祉序;孙兴伟;杨赫然;刘寅;薛柏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11/30 | 分类号: | G01D11/30;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外壁 检测 支架 | ||
一种管路外壁检测支架,该支架包括转盘、支柱和卡柱;本发明只需要占用一个不是很大的空间,且无需根据管材调整支架(本发明中是转盘)占用空间的大小,占用空间恒定,但是却能适应不同直径的管材,且可以通过旋转来调整检测或处理位置,且可以同时放置多根管材进行检测,其结构合理,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外壁检测支架。
背景技术
管材检测和处理,有很多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而目前的实验室在对管材进行检测时,通常都是直接将管材放置于固定架上,然后进行检测,而面对一些直径偏大的管材,需要配置相适应的大型固定架,而这样的话,过大的固定架就会占用更大的空间,且如果该过大的固定架不经常使用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管材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以往的固定式固定架因为无法转动,所以需要移动检测设备来进行检测,有些小型检测设备移动还可以轻松实现,但是面对有些偏大的,移动不是特别方便的设备则检测起来略显吃力,或者如果需要检测管材另一侧面的时候则需要翻转管材,有些质量和体积略大的管材,翻转也十分费力,而且现有的固定架,每次只能固定一根管材,检测完一种管材后如果需要检测下一管材则需要将原来的管材撤下,再换上新的管材,整个过程十分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另外,在对一些管材进行处理的时候也是需要上述类似的固定架,都存在这些问题,这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外壁检测支架,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管路外壁检测支架,该支架包括转盘、支柱和卡柱;
转盘设置在支柱的顶端且能转动(以自身的轴线为轴转动,转盘与支柱同轴);
转盘上设置有多条直径不同的环形滑孔,多条环形滑孔与转盘的圆心同心设置;
对应每个环形滑孔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齿环;
卡柱的下端穿过环形滑孔后与位于转盘下方的带动齿轮连接, 带动齿轮与齿环啮合;卡柱的上端凸出于转盘上表面。
卡柱分为上柱和下柱;上柱的上端凸出于转盘上表面,上柱的下端(伸进下柱内)与下柱连接且能相对于下柱(以自身的轴为轴)旋转(也就是说下柱是不转的,而上柱旋转,且上柱只能以自身的轴为轴旋转,且轴向上位移不便,可以采用很多现有的方式实现,例如,如图5所示的,上柱的底部设置一个倒T形插件,下柱上端设置有一个供倒T形插件插入的槽,倒T形插件能在该槽内转动或者也可以将上柱底部伸进下柱内且上柱与下柱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下柱的下端与带动齿轮固定连接(下柱与带动齿轮同轴)。
每个环形滑孔对应设置多个卡柱。
环形滑孔内设置有连接筋。
每条环形滑孔内设置四根连接筋,相邻的两根连接筋之间夹角为90度。(即如图1所示的,每根连接筋均与转盘中心连线,相邻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其他多个)
上柱的一侧为(能与圆管相适应的)弧形。
支柱的底部通过轴承设置在底座内形成能旋转的结构,支柱上设置有涡轮,涡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控制蜗杆带动涡轮旋转,涡轮带动支柱旋转,支柱带动转盘旋转)
带动齿轮的下方设置有底板(底板为与齿环相适应的环形),底板与齿环的底部连接,带动齿轮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也叫万向球、牛眼轴承等,属于现有技术直接购买安装即可,带动齿轮的中部有一个轴定义为:齿轮轴,带动齿轮能改轴为轴转动,轴的上端连接下柱,轴的下端连接万向轮,其作用是增加移动的顺畅性)万向轮设置在底板上且能沿着底板移动。
优点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48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甘草酸的提取纯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避雷器在线监测接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