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肱骨上段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外固定衣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5038.4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4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荦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A41D13/12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陈永宁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肱骨 上段 骨折 肩关节 脱位 复位 固定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肱骨上段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外固定衣,包括衣服和与衣服配合使用的固定带,所述衣服上设有配合使用两个第一拉链和两组第二拉链、设置在所述第二拉链之间的储物袋以及用来限位所述固定带的绳扣,本发明采用简单可靠的穿衣方式,利用自身便可对骨折处进行有效的固定,有利于与身体的贴合固定、有利于进行骨折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活动、促进骨折组织恢复、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肱骨上段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外固定衣。
背景技术
肱骨上段骨折是常见的肱骨骨折的情况之一,肱骨一旦发生上段骨折的情况,局部就会出现异常的肿胀和疼痛,甚至患者的生活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治疗的方法就是对骨折的部位进行固定复位,现如今的固定方法通常为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和外展支架固定,而这几种方法固定均无法做到完全贴合肌肤,或者当时贴合,待肿胀有些消退后就会变得不贴合了,如果外固定和机体不贴和则极容易造成骨折移位,另外夹板、外展支架和石膏比较笨重、透气性差、成本还高,且患肢还无法进行早期的活动,容易造成关节僵硬,患肢活动受限,不利于早日恢复,而根据患肢的肿胀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物位置及松紧,非医学专业人士进行操作的话比较困难,另外,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等疾病,在治疗中,患肢的固定也是其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前期制动、减少患肢的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后期并发症出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肱骨上段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外固定衣,其采用简单的穿衣方式,利用自身便可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解决了固定不贴合、活动不便、恢复缓慢、成本高、操作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肱骨上段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外固定衣,包括衣服和与衣服配合使用的固定带,所述衣服包括衣服本体、拉链、储物袋和绳扣,所述拉链包括两个第一拉链和两组第二拉链,两组所述第二拉链分别前后对称的设置于所述衣服本体的上臂部,所述第一拉链设在所述衣服本体上靠近所述第二拉链一侧的胸壁的腋前、腋后处,两组所述第二拉链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拉链配合使用,所述储物袋包括设在所述衣服本体上且位于每组所述第二拉链之间的第一储物袋和第二储物袋,所述衣服本体的肘窝部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设有隐形拉链,所述衣服本体的袖口上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绳扣、两肩部各设有一绳扣,所述第一储物袋与所述第二储物袋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绳扣;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带本体、设在固定带本体上的活动调节扣以及设在固定带本体的两端且配合使用的卡扣,衣服不分前后,使用侧袖子左右上肢都可使用。
优选地,每组所述第二拉链的数量为2,两个第二拉链之间互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卡扣包括卡扣公扣和卡扣母扣。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本体上还设有活动软垫。
优选地,所述衣服本体的上臂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储物袋平行的第三储物袋,可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储物袋内插入长度合适的铝条或木条,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简单可靠的穿衣方式,利用自身便可对骨折处进行有效的固定,有利于与身体的贴合固定、有利于进行骨折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活动、促进骨折组织恢复、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肱骨上段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外固定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肱骨上段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外固定衣的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荦,未经陈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5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