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胶囊温变色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5559.X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6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玲红;姚里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淡雅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B01J13/06;C08G12/32;C08G12/12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变色粉 微胶囊 感温变色材料 预聚体合成 热敏性 相合性 乳液 油墨 洗涤 过滤 | ||
本发明涉及感温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胶囊温变色粉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温变色粉制备、预聚体合成、乳液制备、微胶囊制备以及洗涤过滤,从而得到微胶囊温变色粉。该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且制备成本低,其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温变色粉具有良好的热敏性和油墨相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温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胶囊温变色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防伪技术为温变油墨技术,即将可逆显色或区间显色的温变油墨以logo、防伪标识、或其他方式印刷至套印的最后一道印刷,常温下不显色,经升温显色,logo或防伪标识开始显现出来;或以可逆消色油墨进行印刷,经升温后,常温下显示的logo或防伪标识开始消失,恢复常温后,logo或防伪标识重新出现,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在实际应用时,通常把温变油墨的变色温度点设置为接近人体的体温,这样我们可以靠双手的触摸就可使商品图案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对防伪标识进行鉴别。因为防伪的使用对象是普通老百姓,这种防伪方法简单容易,一看就懂。
温变油墨中主要发挥感温变色效果的主要是温变色粉,且通常将温变色粉微胶囊化以保护其热敏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微胶囊温变色粉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胶囊温变色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胶囊温变色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温变色粉制备:将有机类热变色材料、二氧化钛、双酚A、十四醇混合后超声分散0.5-1h,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100-120℃后加入正二十二醇和对苯甲磺酸,搅拌8-9h后干燥,得到温变色粉;
(2)预聚体合成:将含氨基化合物、37-40%的甲醛溶液和部分温变色粉于pH为8-10、温度为60-80℃的条件下混合并搅拌得到预聚体溶液;
(3)乳液制备:将正十八烷加热熔融后与剩余温变色粉、乳化剂混合,于pH为4-5、温度为60-70℃的条件下搅拌乳化30-45min,得到乳液;
(4)微胶囊制备,将预聚体溶液加入乳液中,静置2-3h后,调节pH为8-9,得到微胶囊悬浮液;
(5)洗涤过滤,将微胶囊悬浮液过滤后,滤饼用30%的热乙醇溶液洗涤后以热蒸馏水洗涤,于50℃干燥得到微胶囊温变色粉。
优选地,步骤(1)中,二氧化钛进行预处理:将二氧化钛与硅烷偶联剂混合并置于超声下反应1-2h,然后将反应产物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固定物洗涤后真空干燥。
优选地,步骤(1)中,有机类热变色材料选自结晶紫内酯、吡啶蓝、热敏红 热敏绿中的一种。
优选地,步骤(1)中,有机类热变色材料、二氧化钛、双酚A、十四醇、正二十二醇、对苯甲磺酸的投加质量比为1:(0.1-0.3):(5-7):(50-60):(0.2-0.3):(0.04-0.05)。
优选地,步骤(2)中,含氨基化合物选用三聚氰胺、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步骤(2)中,含氨基化合物和甲醛溶液的投加质量比为(4-11):3。
优选地,步骤(2)中,采用三乙醇调节pH。
优选地,步骤(3)中,正十八烷和乳化剂的投加质量比为(1.5-2.5):1。
优选地,步骤(3)中,采用柠檬酸或稀盐酸调节pH。
优选地,步骤(4)中,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且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温变色粉热敏效果好、不易变质。将其用于温变油墨的制备时,与其他物质的相合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淡雅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淡雅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55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