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5648.4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5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奎;刘崇江;刘云;赵骊川;宋兴良;孙江;林忠超;姚飞;高飞;刘钰川;赵旭阳;王鹏程;许浩;张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1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张海霞 |
地址: | 163453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属于一种用于CO2分注井的机械可调配注器。本发明为了解决CO2分注井高效调配困难的问题而设计。本发明包括上接头(1)、扶正体(2)、扶正体销钉(3)、打捞杆(4)、配注主体(5)、轨道销钉(6)、调节转轴(7)、旋转体(8)、旋转球(9)、密封活塞(10)、支架销钉(11)、支架(12)、导向体销钉(13)、导向体(14)、下接头(15)。它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实现投捞器一次下井实现多层调配,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属于一种用于CO2分注井的机械可调配注器。
背景技术
随着CO2分注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注井逐渐增多,注入量分层调配时,一般采用防腐钢丝带压测试,调配一层需要投捞器下井投和捞各1次,操作时间长,费用高。目前水井的高效测调技术采用电缆实现快速分层调配,由于电缆不具备防腐能力,无法在CO2分注井中使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可调配注器,既能降低测试成本又能实现一次下井调多层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既能大幅度降低测试费用又能实现一次下井调多层的一种用于CO2分注井的机械可调配注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上接头、扶正体、扶正体销钉、打捞杆、配注主体、轨道销钉、调节转轴、旋转体、旋转球、密封活塞、支架销钉、支架、导向体销钉、导向体、下接头组成,其中上接头与配注主体螺纹连接,扶正体与配注主体通过扶正体销钉固定连接,打捞杆、调节转轴、旋转体、旋转球、密封活塞由上而下依次装入配注主体的偏孔中,打捞杆与调节转轴螺纹连接,导向销钉固定在配注主体上,配注主体与下接头螺纹连接,支架与配注主体通过支架销钉固定连接,支架通过导向体销钉固定在导向体上。
配注主体与打捞杆之间设有真空腔,在井下高压注气条件下能够自动回位。
调节转轴上调节、复位轨道一体化设计,调节转轴与轨道销钉、旋转体配合用来实现调层及复位。
旋转体上设有6个按照不同高度60°分布的小孔,配注主体上设有与旋转体对应的六个孔,形成六位六通结构设计。
旋转体、密封活塞平衡结构设计,在井下高压注气条件下,确保旋转体压力平衡,不产生附加阻力影响旋转体旋转。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具有降低测调成本,一次下井能够实现多层调配。
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方向的横剖面视图;图3是图1调节转轴7的轨道平面展开图;图4是图1旋转体8的孔平面展开图。
图中1-上接头、2-扶正体、3-扶正体销钉、4-打捞杆、5-配注主体、6-轨道销钉、7-调节转轴、8-旋转体、9旋转球、10-密封活塞、11-支架销钉、12-支架、13-导向体销钉、14-挡板、15-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由上接头1、扶正体2、扶正体销钉3、打捞杆4、配注主体5、轨道销钉6、调节转轴7、旋转体8、旋转球9、密封活塞10、支架销钉11、支架12、导向体销钉13、导向体14、下接头15组成,其中上接头1与配注主体5螺纹连接,扶正体2与配注主体2通过扶正体销钉3固定连接,打捞杆4、调节转轴7、旋转体8、旋转球9、密封活塞10由上而下依次装入配注主体5的偏孔中,打捞杆4与调节转轴7螺纹连接,导向销钉6固定在配注主体5上,配注主体5与下接头15螺纹连接,支架12与配注主体5通过支架销钉11固定连接,支架12通过导向体销钉13固定在导向体14上。
配注主体5与打捞杆4之间设有真空腔,在井下高压注气条件下能够自动回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56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