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能取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5709.7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5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奔腾;王浩;闫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狮龙家居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0;F24F6/12;B08B1/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大国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 取暖器 | ||
本发明属于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能取暖器;包括壳体、加热板和加湿单元;加热板安装壳体内侧壁上;加湿单元包括弹性板、储水囊和雾化器;壳体底端设有支架,壳体在靠近加热板处设有进风管,壳体在与加热板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壳体在储水囊之间设有波浪形弹片,使得波浪形弹片在振动过程中能够对储水囊产生挤压;风吹入壳体后使得波浪形弹片和风之间产生共振现象,从而增强了风在壳体内的振动效果,增大对冷风的加热的效果,使得取暖器通电后能够迅速提供热风,缩短取暖器的反应时间,从而提高了取暖器的使用效果,减小取暖器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能取暖器。
背景技术
电能取暖器主要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用来供人们取暖的装置;电能取暖器是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保护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在相应国家号召的前提下,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真正符合中国的电能供暖系统,在性能和结构上都做了大量的优化,是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之一;电能取暖器有着众多优点:高效节能,最大效率的利用电能量可节约能源成本40-60%以上,运行成本大大降低;绿色环保,采用了电能洁净绿色能源,避免了矿物质燃料对环境的污染,为用户提供干净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控制,系统采用了智能化控制技术,自行控制,最佳经济运行,使用非常方便;应用广泛,可应用与高层及多层的住宅、独立别墅、中小型宾馆、洗浴中心、学校等供暖、洗浴场所等。
尽管电能取暖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运用的很广泛,但电能取暖器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电能取暖器的散热较慢,导致加热效果较差;另外在电能取暖器的使用过程中导致周围的空气环境较为干燥,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电能取暖器的散热较慢,导致加热效果较差;另外在电能取暖器的使用过程中导致周围的空气环境较为干燥,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能取暖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能取暖器,包括壳体、加热板和加湿单元;所述加热板安装壳体内侧壁上;所述加湿单元包括弹性板、储水囊和雾化器;两块所述弹性板对称安装在加热板侧壁上,且弹性板和加热板之间存在60度夹角;所述储水囊均匀的分布在弹性板靠近加热板的侧壁上,且储水囊上设有开口;所述雾化器安装在储水囊的开口上;所述壳体底端设有支架,壳体在靠近加热板处设有进风管,壳体在与加热板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壳体在储水囊之间设有波浪形弹片,使得波浪形弹片在振动过程中能够对储水囊产生挤压;通过壳体、加热板和加湿单元的配合提高取暖器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效果,从而提高取暖器的实用性;工作时,取暖器在通电后使得加热板进行加热作用,并且进风管开始往壳体内吹入冷风,当冷风经过加热板时,能够被加热板加热成热风,热风再从透气孔吹出,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升温效果;当壳体内吹入冷风后,冷风会对储水囊产生挤压,使得储水囊内的水通过雾化器喷出,从而增加冷风的湿度,从而使得当冷风被加热成热风吹出后,不会降低空气中的湿度,避免在使用取暖器时间较长后导致的空气干燥问题,并且当风在壳体内循环流动时,能够吹动波浪形弹片发生来回振动,从而对储水囊产生挤压,增大储水囊所受的压力,增强水从储水囊中喷出的效果,并且在波浪形弹片的振动过程中会增大风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使得波浪形弹片和风之间产生共振现象,从而增强了风在壳体内的振动效果,增大对冷风的加热的效果,使得取暖器通电后能够迅速提供热风,缩短取暖器的反应时间,从而提高了取暖器的使用效果,减小取暖器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狮龙家居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法狮龙家居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5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