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ncRNA HOXD-AS2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6605.8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9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肖江卫;罗雅军;刘紫麟;叶鹏程;姚林;黄清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A61K31/7105;A61K4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代维凡 |
地址: | 6105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crna hoxd as2 作为 胃癌 诊断 标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lncRNA HOXD‑AS2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涉及医学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lncRNA HOXD‑AS2在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本发明还构建了的包含一对特异性检测引物的胃癌诊断试剂或试剂盒,用于检测组织标本或血浆、血清、血小板等血液样本。本发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对胃癌诊断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lncRNA HOXD-AS2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胃癌的新发病例占全世界的40%以上,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三位病因。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虽然胃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预后明显改善,在我国大的医疗中心胃癌5年的生存率已有显著提高。但相对于日本的数据,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有效提高胃癌的诊治水平,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虽然诊疗技术在不断提高,但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病人确诊已处于中晚期。
表达谱基因芯片是近年兴起应用于研究标本之间目标基因表达谱的一种常用技术,在芯片的定制、数据的采集和结果的分析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基因芯片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与基因改变之间的关系占据重要的地位,为研究基因在疾病的致病过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很多研究组利用这一技术研究各种肿瘤相关联的lncRNA,并筛选出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相关的lncRNA。
lncRNA是新发现的一类非编码RNA,其长度超过200bp,并且缺乏明显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根据其染色体的位置可分为5类即:正义lncRNA,反义lncRNA,基因间lncRNA,双向lncRNA和基因内lncRNA。目前,有大量的证据显示lncRNA通过转录水平到转录后水平的不同机制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干扰转录、蛋白的活化或失活、转录因子的运输或活化、染色体的修饰、表观遗传的调节等等。
近来,胃癌相关lncRNA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现已成为一个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lncRNA GHET1通过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2mRNA binding protein 1,IGF2BP1)的协同作用,加强c-Myc mRNA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其表达量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lncRNA TINCR通过结合STAU1(staufen1)蛋白作用于KLF2,保护其mRNA而防止降解,表达增加的KLF2直接作用于依赖的cyclin激酶基因A(cyclin-dependent kinase gene A,CDKN1A/P21)和依赖的cyclin激酶基因B(cyclin-dependent kinase gene B,CDKN2B/P15),从而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此外,lncRNAPVT1通过和EZH2的协同作用调节p15和p16,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然而,还有大量胃癌相关lncRNA异常调节信号通路尚不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lncRNA HOXD-AS2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具体为提供lncRNA HOXD-AS2在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中的应用,以及检测lncRNA HOXD-AS2表达量的试剂在制备用于胃癌诊断的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lncRNA HOXD-AS2在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中的应用。
检测上述lncRNA HOXD-AS2的试剂在制备胃癌诊断的检测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检测试剂或试剂盒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lncRNA HOXD-AS2的表达量。
进一步地,试剂或试剂盒包括:对lncRNA HOXD-AS2具有检测特异性的探针、基因芯片,或PCR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66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