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米及其加工系统与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7922.1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7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中福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B3/00 | 分类号: | B02B3/00;B02B7/00;B02B7/02;A23L7/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宸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8 | 代理人: | 李俊建 |
地址: | 723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米 及其 加工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大米加工系统,包括固定底座(1)、大米研磨筒组件(2)、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传动轮组(4)、固定延展研磨件(5)、活动研磨筛件(6)、往复驱动机构(7)和大米收集盒(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米研磨筒组件(2)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1)上,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设置在大米研磨筒组件(2)上,传动轮组(4)设置在大米研磨筒组件(2)上,传动轮组(4)的上端与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传动连接,固定延展研磨件(5)的内端与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转动配合连接,固定延展研磨件(5)的外端转动配合连接在大米研磨筒组件(2)内部的上端,传动轮组(4)的下端与固定延展研磨件(5)传动连接,活动研磨筛件(6)的外端转动配合连接在大米研磨筒组件(2)内部的下端,活动研磨筛件(6)的内端设置在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上,往复驱动机构(7)固定连接在大米研磨筒组件(2)的下端,往复驱动机构(7)与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啮合传动连接,活动研磨筛件(6)的下端顶靠在往复驱动机构(7)上,大米收集盒(8)放置在固定底座(1)上;
所述的固定底座(1)包括底板(1-1)、固定座(1-2)和L型架(1-3);底板(1-1)上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座(1-2),两个L型架(1-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座(1-2)上,大米收集盒(8)放置在两个固定座(1-2)之间的底板(1-1)上;
所述的大米研磨筒组件(2)包括研磨圆筒(2-1)、进料座(2-2)、倾斜导料座(2-3)、横架板(2-4)、第一环形架(2-5)、第一环形槽(2-6)、矩形槽(2-7)、圆滑杆(2-8)、L型弹簧座(2-9)、拨叉(2-10)和压缩弹簧(2-11);研磨圆筒(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并连通一个进料座(2-2),两个倾斜导料座(2-3)分别固定连接并连通在两个进料座(2-2)的内侧,横架板(2-4)固定连接在研磨圆筒(2-1)的上端,第一环形架(2-5)固定连接在研磨圆筒(2-1)内壁的上端,第一环形架(2-5)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6);研磨圆筒(2-1)内壁的下端对称设置两个矩形槽(2-7),两个矩形槽(2-7)内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圆滑杆(2-8),两个L型弹簧座(2-9)分别滑动配合连接在两个圆滑杆(2-8)上,两个L型弹簧座(2-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拨叉(2-10),两个圆滑杆(2-8)上皆套设一个压缩弹簧(2-11);所述压缩弹簧(2-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研磨圆筒(2-1)和L型弹簧座(2-9);进料座(2-2)与研磨圆筒(2-1)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环形架(2-5)的下方;排出米壳时将两个米壳盛接板(9)分别插入到两个进料座(2-2)内,两个米壳盛接板(9)的下端分别位于两个倾斜导料座(2-3)的下方;
所述的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包括回送筒(3-1)、圆形滤孔(3-2)、电机(3-3)、中心轴(3-4)、第一皮带轮(3-5)、螺旋输送叶片(3-6)、主动锥齿轮(3-7)和竖滑槽(3-8);回送筒(3-1)固定连接在横架板(2-4)上,回送筒(3-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圆形滤孔(3-2),电机(3-3)通过电机架固定连接在横架板(2-4)上,电机(3-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中心轴(3-4),中心轴(3-4)转动配合连接在回送筒(3-1)上,第一皮带轮(3-5)、螺旋输送叶片(3-6)和主动锥齿轮(3-7)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在中心轴(3-4)上,螺旋输送叶片(3-6)转动配合连接在回送筒(3-1)内,第一皮带轮(3-5)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传动轮组(4),主动锥齿轮(3-7)与往复驱动机构(7)传动连接,中心轴(3-4)的下端环绕设置有四个竖滑槽(3-8),四个竖滑槽(3-8)皆位于回送筒(3-1)和主动锥齿轮(3-7)之间;两个倾斜导料座(2-3)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并连通在回送筒(3-1)的上端;
所述的传动轮组(4)包括第二皮带轮(4-1)、主动齿轮(4-2)、传动轴(4-3)、从动齿轮(4-4)、驱动齿轮(4-5)、轴架板(4-6)和齿轮转轴(4-7);第二皮带轮(4-1)和主动齿轮(4-2)分别固定连接在齿轮转轴(4-3)的两端,第二皮带轮(4-1)与第一皮带轮(3-5)通过皮带带传动连接,传动轴(4-3)转动配合连接在轴架板(4-6)上,轴架板(4-6)固定连接在横架板(2-4)上,主动齿轮(4-2)与从动齿轮(4-4)啮合传动连接,从动齿轮(4-4)和驱动齿轮(4-5)分别固定连接在齿轮转轴(4-7)的两端,驱动齿轮(4-5)与固定延展研磨件(5)传动连接,齿轮转轴(4-7)转动配合连接在横架板(2-4)上;
所述的固定延展研磨件(5)包括倒锥形旋转碾磨盘(5-1)、内齿圈(5-2)、弧形滑杆(5-3)和涡状螺旋线(5-4);倒锥形旋转碾磨盘(5-1)的上端固定连接内齿圈(5-2),驱动齿轮(4-5)与内齿圈(5-2)啮合传动连接,内齿圈(5-2)上固定连接多个弧形滑杆(5-3),多个弧形滑杆(5-3)皆滑动配合连接在第一环形槽(2-6)内,倒锥形旋转碾磨盘(5-1)与回送筒(3-1)间隙配合连接,倒锥形旋转碾磨盘(5-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涡状螺旋线(5-4);
所述的活动研磨筛件(6)包括锥形升降碾磨盘(6-1)、筛孔(6-2)、连接板(6-3)、第二环形架(6-4)、第二环形槽(6-5)、刷子固定座(6-6)、刷毛(6-7)、联动杆(6-8)、圆形顶盘(6-9)和矩形块(6-10);锥形升降碾磨盘(6-1)上设置有多个筛孔(6-2),锥形升降碾磨盘(6-1)的下端固定连接四个连接板(6-3),第二环形架(6-4)固定连接在四个连接板(6-3)上,第二环形架(6-4)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6-5),两个拨叉(2-10)皆滑动配合连接在第二环形槽(6-5)内,锥形升降碾磨盘(6-1)的内端与回送筒(3-1)间隙配合连接,锥形升降碾磨盘(6-1)的外端与研磨圆筒(2-1)的内壁贴合,锥形升降碾磨盘(6-1)的下端固定连接刷子固定座(6-6),刷毛(6-7)固定连接在刷子固定座(6-6)上,刷毛(6-7)的内表面与回送筒(3-1)贴合,刷子固定座(6-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联动杆(6-8),圆形顶盘(6-9)固定连接在两个联动杆(6-8)之间,圆形顶盘(6-9)滑动配合连接在中心轴(3-4)上,圆形顶盘(6-9)的内侧固定连接四个矩形块(6-10),四个矩形块(6-10)分别滑动配合连接在四个竖滑槽(3-8)内;筛孔(6-2)的直径小于圆形滤孔(3-2)的直径;
所述的往复驱动机构(7)包括固定架(7-1)、短轴(7-2)、从动锥齿轮(7-3)和凸轮(7-4);短轴(7-2)转动配合连接在固定架(7-1)上,从动锥齿轮(7-3)和凸轮(7-4)分别固定连接在短轴(7-2)的两端,从动锥齿轮(7-3)与主动锥齿轮(3-7)啮合传动连接,圆形顶盘(6-9)顶靠在凸轮(7-4)上,固定架(7-1)固定连接在研磨圆筒(2-1)内壁的下端。
2.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米加工系统加工大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大米从两个进料座(2-2)投入,大米落在活动研磨筛件(6)上;
步骤二: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启动带动活动研磨筛件(6)顺时针转动,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通过传动轮组(4)带动固定延展研磨件(5)逆时针转动,固定延展研磨件(5)和活动研磨筛件(6)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产生的碾压研磨力使大米与米壳脱离,固定延展研磨件(5)会向外延展推送大米,使大米分散开更均匀的受到碾压而脱壳;
步骤三: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通过往复驱动机构(7)带动活动研磨筛件(6)间歇式的上下震荡,脱壳后的大米在活动研磨筛件(6)的震荡作用下经过活动研磨筛件(6)上的筛孔(6-2)筛分落进大米收集盒(8)内;
步骤四:未脱壳的大米进入到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内,未脱壳大米回送机构(3)将大米回送到活动研磨筛件(6)上进行反复的碾磨处理直至脱壳落入到大米收集盒(8)内收集;
步骤五:排出米壳时,分别向两个进料座(2-2)内插入两个米壳盛接板(9),取出两个米壳盛接板(9)的同时将米壳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中福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中福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79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