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维护装置的管道式取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9505.0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4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胜;刘彬;袁世伦;程志龙;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朱墨然 |
地址: | 24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护 装置 管道 取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维护装置的管道式取样器,包括电机、减速机、壳体和取样管,取样管能够伸入壳体,它还包括偏心轮、接近开关、连杆、导向板、加油杯、导向箍、铜套、遮光片和三通管,所述的偏心轮与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的接近开关设置固定连接在减速机外,所述的遮光片固定连接在偏心轮上,所述的连杆一端与偏心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取样管固定连接,所述的铜套位于取样管外并与壳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的加油杯设置在铜套上,所述的导向箍固定连接在远离外壳的取样管上,所述导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外壳上,导向板上设有凹槽,导向箍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活动连接于导向板上的凹槽内,所述高压水管和取样延长管上均设有手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维护装置的管道式取样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矿浆管道式取样器包括管道式壳体、取样勺、取样管,取样勺位于取样管内,使用时设定的采样时间到来时,控制器发出指令,由动力系统自动工作,将取样管、取样勺均匀的向上拉起,此时取样勺将管道主矿浆流全断面割取,通过取样管取出达到自动取样。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以下三个问题:1.取样勺堵塞,导致取样量少或是取不到样品;2.取样管卡死,导致取不到样品或者产品流失;3.导线直接短接控制开关,导致控制盒保险烧坏或电机烧坏,以及人身触电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诸多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维护装置的管道式取样器,包括电机、减速机、壳体和取样管,它还包括偏心轮、接近开关、连杆、导向板、加油杯、导向箍、铜套、遮光片和三通管,所述的偏心轮与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的接近开关设置固定连接在减速机外,所述的遮光片固定连接在偏心轮上,所述的连杆一端与偏心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取样管固定连接,所述的铜套位于取样管外并与壳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的加油杯设置在铜套上,所述的导向箍固定连接在远离外壳的取样管上,所述导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外壳上,导向板上设有凹槽,导向箍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活动连接于导向板上的凹槽内,所述的三通管与取样管连通且三通管上还连通有高压水管和取样延长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控制盒、电机控制线、开关控制线、控制电源线、动力电源、电机电源线和控制电源,它还包括常开式点动开关、继电器线圈和中转接线端子,所述动力电源与中转接线端子连接,动力电源所连端点对应的端点上连接有电机电源线,所述电机电源线与电机连接,所述的控制盒通过电机控制线和开关控制线与中转接线端子连接,电机控制线和开关控制线所连端点对应的端点上连接有控制电源线连接,控制电源线有若干根、其中一些控制电源线与电机电源线连接且继电器线圈设置该线路上、另外一些控制电源线与接近开关连接,所述所述的常开式点动开关连接在电机控制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克服现有的管道式取样器取样管堵塞取不到样品以及导线直接短接开关带来的危险, 减少了取样管的堵塞,确保了取样器的正常运行。能够随时点动取样,方便现场实验、流程考查等矿浆取样工作,使取样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三通管、高压水管、取样延长管与取样管连接图。
图3为控制电路图。
图中所示:1电机,2壳体,3减速机,4偏心轮,5接近开关,6连杆,7导向板,8加油杯,9导向箍,10取样管,11铜套,12遮光片,13三通管,14手阀,15高压水管,16取样延长管,17常开式点动开关,18控制盒,19电机控制线,20开关控制线,21控制电源线,22电机电源线,23继电器线圈,24中转接线端子,25控制继电器,26线路板组片,27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9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