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9629.9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肖安山;闫柯乐;朱胜杰;张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3/00;G05B19/05;B01D53/1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至臻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8 | 代理人: | 徐秋燕;王正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氢 泄漏 监测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其包括:试验舱,其形成密闭空间;硫化氢泄放装置,其设置在密闭空间中,硫化氢泄放装置能够移动并且高度可调;多个硫化氢浓度检测仪,其分布在密闭空间的不同位置;以及捕消剂喷射装置,其能够向密闭空间喷射捕消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方法。本发明的测试系统能够模拟硫化氢气体泄漏场景、监测泄漏后气体扩散规律,还能够测试硫化氢捕消剂的清除效果,系统化地实现了硫化氢泄漏的模拟、监测和捕消测试,便于进行硫化氢气体泄漏和捕消的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行业中有毒气体泄漏与捕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有腐蛋味的气体,发生中毒时,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后,与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快速作用生成硫化亚铁沉淀,阻止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最终因缺氧导致死亡。当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超过28mg/m3时,人就无法正常工作;超过1000mg/m3时,就可引起急性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硫化氢泄漏事故常常由于盲目施救,多具突发性和群体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将严重威胁周围群众和职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对于剧毒气体硫化氢的泄漏场景模拟、硫化氢气体扩散规律及不同类型捕消技术的深入系统研究则意义重大,但目前有关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应对硫化氢泄漏通常采用消防水喷淋、液态/粉状硫化氢清除剂的方法。专利文献CN204630869U公开了一种硫化氢吸收液测试装置,包括用于生成预设质量的硫化氢气体的硫化氢生成器、用于盛放待进行评价的硫化氢吸收液的硫化氢吸收器和用于吸收未被所述硫化氢吸收液吸收的剩余硫化氢气体的第一尾气吸收器。然而,该装置无法准确判断吸收处理效率,同时该技术方案仅适用于实验条件下少量硫化氢气体的处理。此外,有关硫化氢气体泄漏后浓度监测及不同捕消技术的对比分析技术鲜有报道。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及方法,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硫化氢气体泄漏测试装置功能单一、难以模拟不同工况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及方法,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模拟试验结果,以供实际生产参考。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其包括:试验舱,其形成密闭空间;硫化氢泄放装置,其设置在密闭空间中,硫化氢泄放装置能够移动并且高度可调;多个硫化氢浓度检测仪,其分布在密闭空间的不同位置;以及捕消剂喷射装置,其能够向密闭空间喷射捕消剂。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硫化氢浓度检测仪能够移动。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硫化氢浓度检测仪通过悬挂架设置在密闭空间中。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还包括:风机装置,其设置在密闭空间中,风机装置能够移动并且高度可调。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还包括:水雾喷射装置,其能够向密闭空间喷射水雾;以及湿度传感器,其监测密闭空间的湿度。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其监测密闭空间的温度和风速。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还包括摄像机,其用于监控密闭空间。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硫化氢泄漏监测和捕消测试系统还包括:尾气洗涤装置,其设置在试验舱外,该尾气洗涤装置通过抽风机与密闭空间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9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酰胺56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防爆离心通风机及其防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