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格栅线条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2258.X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5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崔剑;丁立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瑞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24 | 分类号: | F21S4/24;F21V7/10;F21V19/00;F21V21/10;F21V17/10;F21V29/83;F21V29/5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文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格栅 线条 | ||
1.一种格栅线条灯,包括灯体外壳(1)、光源板(2)和透光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外壳(1)位于透光罩(3)下方连接有反光器格栅(4),所述反光器格栅(4)包括两块反光侧板(41)和沿反光侧板(4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若干格栅片(42),所述格栅片(42)设置于两块反光侧板(41)之间,所述格栅片(42)的截面呈V字型,所述格栅片(42)的两个侧面为反光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2)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LED灯组(21),所述LED灯组(21)与格栅片(42)交替设置,所述LED灯组(21)包括多个LED灯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反光侧板(41)朝向光源板(2)一侧的间距小于两个反光侧板(41)背离光源板(2)一侧的间距,所述反光侧板(41)朝向光源板(2)一侧的内壁与透光罩(3)外壁靠近,所述格栅片(42)与反光侧板(41)内壁抵触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片(42)与反光侧板(41)卡接,所述反光侧板(4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插槽(411),所述格栅片(42)对应设有插脚(421),所述插脚(421)可与插槽(411)插接;所述插脚(421)设有至少一个可与反光侧板(41)外壁抵触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器格栅(4)与灯体外壳(1)滑动插接,两块所述反光侧板(41)远离光源板(2)的一侧相背翻折有插条(412),所述灯体外壳(1)对应设有与插槽(411)滑动配合的滑槽(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外壳(1)的两端设有端盖(6),所述端盖(6)与灯体外壳(1)卡接,所述端盖(6)内侧对应光源板(2)和反光器格栅(4)设有挡块(61),所述挡块(61)与光源板(2)和反光器格栅(4)的端部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61)两侧设有限位环(62),所述端盖(6)与灯体外壳(1)卡接时,两个所述限位环(62)外壁分别与反光侧板(41)外壁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外壳(1)两端插接有挂件(5),所述挂件(5)用于悬挂灯体外壳(1),所述挂件(5)位于端盖(6)上方,所述端盖(6)的上端设有与挂件(5)背离灯体外壳(1)一侧侧壁抵触的限位条(6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外壳(1)对应光源板(2)的上方开设有散热槽(13),所述散热槽(13)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半导体制冷片(8),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的一端位于散热槽(13)内,另一端位于灯体外壳(1)外侧,所述散热槽(13)内设有温度传感器(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格栅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9)与半导体制冷片(8)之间设有控制电路(10),所述控制电路(10)包括其中一个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9)耦接的比较器和耦接于的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开关元件耦接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励磁线圈与开关元件串联,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多个半导体制冷片(8)串联,所述开关元件导通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通电制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瑞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瑞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22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去反光的方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质联用测定血浆中西替利嗪浓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