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编码的无闪烁可见光通信方法及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82623.7 申请日: 2019-11-07
公开(公告)号: CN110784261B 公开(公告)日: 2021-05-25
发明(设计)人: 王鹤;戴严忠;贺术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4B10/116 分类号: H04B10/116;H04B10/50;H04B10/516;H04B10/60;H04L1/00
代理公司: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代理人: 李佳俊;郭国中
地址: 20180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编码 闪烁 可见 光通信 方法 系统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的无闪烁可见光通信方法及系统,包括:发射机:对需要传输的信息进行CRC编码、RS编码、RLL编码,调制,并将电信号转化成光信号进行发射;接收机:接收光信号,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根据解码提供的概率信息和解码算法产生预设数量的候选,通过对比输出概率最大的候选。本发明在不改变已有的可见光通信发射机的机构有点,综合考虑级联码字的情况,设计的联合解码器和选择器能降低通信误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编码的无闪烁可见光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VLC(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可见光通信)利用380~780nm可见光光谱进行通信。随着带宽需求的爆炸式增长,频谱的稀缺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将光通信是应对频谱稀缺性的有效方法。LED(Light-Emitting Diodes,发光二极管)是可见光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的快速开关特性可用用来编码信息比特,使得VLC同时提供照明和通信功能具有可行性。LED具有节能、寿命长、环保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并逐步替换了已有的白炽灯、荧光灯等光源,降低了可见光通信的部署成本。PD(Photo-Detector,光电探测器)一般用于将光信号转号成电信号。

为了振兴VLC行业,VLC标准由IEEE 802.15.7发布。在VLC标准中,使用RS(Reed-Solomon,里德-所罗门)码作为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码),因为它具有强大的能力来纠正突发错误。GF(Galois Field,伽罗华域)是有限域,RS(n,k)码基于GF(2w)表示每个RS符号由w个比特构成,k个RS符号输入被编码成n个RS符号输出。

闪烁是指光的亮度的波动。任何由于调制通信光源而产生的潜在闪烁都必须避免,因为闪烁会对人类造成明显的负面/有害的生理变化。为了避免闪烁,亮度的变化必须落在MFTP(Maximum Flickering Time Period,最大闪烁时间周期)内。MFTP定义为光强在人眼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变化的最大时间周期。虽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最佳闪烁频率数,但频率大于200Hz(MFTP5ms)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RLL(Run Length Limited,游程长度限制)码限制了连续出现比特0或1的个数,被标准IEEE 802.15.7采用作为消除闪烁的方法。RLL(w,v)码被用来保证直流平衡,每w比特被编码成v比特,在v比特中1和0个数相等。

然而,在VLC标准中并未给出针对性的解码算法。单独考虑RS码和RLL码,RS解码器可以采用常规的BM(Berlekamp-Massey)算法,RLL解码器可以采用ML(MaximumLikelihood,最大似然)算法,但各自的解码算法没有考虑整体码字的特性。因此对于级联的RS码和RLL码,考虑整体码字的特性去设计解码算法更能提升解码表现,即降低误码率。

期刊论文: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Part15.7:Short-Range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ing Visible Light,IEEEStandard 802.15.7。

期刊论文公开了可见光通信标准(IEEE 802.15.7)定义了三种RLL(Run-lengthLimited,游程长度限制)编码,分别是曼彻斯特编码、4B6B、和8B10B编码,用于解决可见光通信中的频闪问题。如果用LED的开关表示0/1,RLL码限制了连续出现比特0或1的个数,就不会出现明显的长亮或长暗(即闪烁)。在这个标准中RS(Reed-Solomon,里德-所罗门)码是和RLL码串联的,为了解码纠错。

技术要点比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未经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26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