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行区电动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82982.2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6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伟;赵永波;尹胜英;赵福应;李中国;李文华;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为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27 | 分类号: | G07C9/2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行 电动门 安全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行区电动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控制系统包括远程控制中心以及通过网络交换单元与远程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至少两组门禁系统,门禁系统中的独立域控制器接收信号采集控制器连接的各状态信息采集设备上传的设备状态信号,并依据独立域控制器内设的控制软件的控制流程检测相关设备,生成对应设备状态信号的设备状态信息并上传至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中心,然后独立域控制器根据控制软件的联动和逻辑规则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信号采集控制器,由信号采集控制器控制电动门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实现相邻两组电动门的联动控制,有效地实现电动门的一车和多车通行的自动控制,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行区电动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动物园及其他车行区游览观光机构,为确保参观安全,防止动物或参观对象窜逃,一般采用AB门方式,即:车辆先通过A门进入缓冲区,等A门关闭后,才能打开B门继续前进;传统的车行区电动门自动控制系统,只能单车依次通过,由于频繁地打开和关闭AB两道门,会延误较多时间,且对通过单边门的车辆缺少超时判断,造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浪费,在节假日高峰期,更不能满足实际效率需要,导致车辆大量阻塞,而大量游客亦不能及时乘车观赏,这时,往往需要恢复人工控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且增加了管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车行区电动门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控制中心以及通过网络交换单元与远程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的至少两组门禁系统,所述远程控制中心包括监控单元和远程控制单元,所述门禁系统包括电动门、状态信息采集设备、信号采集控制器和独立域控制器,所述信号采集控制器将多个状态信息采集设备的设备状态信号上传给独立域控制器,独立域控制器按照控制流程检测门禁系统相关设备的状态信息然后上传设备状态信息至远程控制单元,并根据预设的联动和逻辑规则发送控制指令至信号采集控制器以实现电动门的自动控制。
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单元与监控单元相互连接,并共享独立域控制器上传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远程控制单元包括对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存储的服务器,以及根据设备状态信息显示所有电动门工作状态的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可在权限范围内对电动门进行远程控制。
优选的,所述门禁系统中还包括一个摄像机,所述摄像机采集电动门和两组电动门之间的缓冲区的图像数据并上传至远程控制中心的监控单元。
优选的,所述状态信息采集设备包括车辆识别装置、接近开关、车辆检测装置以及障碍检测装置;所述车辆识别装置采用射频卡、手持红外对射和车牌识别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方式,通过上传设备状态信号给信号采集控制器实现对车辆的合法性认证;所述接近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两组电动门的左右两扇门是否完全关闭,当两扇门完全关闭后,输出设备状态信号并上传给信号采集控制器。
优选的,所诉车辆检测装置包括红外装置、雷达装置和地感装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装置,当车辆检测装置检测到车辆时,向信号采集控制器发送设备状态信号。
优选的,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包括红外装置、雷达装置和激光装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装置;当障碍检测装置检测到车辆通过电动门时,向信号采集控制器发送设备状态信号以防止电动门关闭造成夹车。
优选的,所述信号采集控制器还连接有指示当前电动门允许通行的情况的状态指示灯,其中,红色指示灯表示禁止通行,绿色指示灯表示允许通行。
一种车行区电动门安全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标记相邻两组电动门为A组门和B组门;
S2:对到达A组电动门的车辆进行合法性识别,识别通过则进入下一步骤,否则重复此步骤;
S3:判断两组电动门之间缓冲区的车辆检测装置检测的车辆数是否达到预定值;未达到预定值则进入下一步骤,否则重复此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为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为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2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