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4931.3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7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叶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8 | 分类号: | E02D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旋喷桩 水下通道 基坑 端头 底板 基坑底板 基坑围护 水平连接 止水帷幕 止水 渗漏 垂直 衔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底板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本发明能够止水效果好,能够消除或者降低水下通道基坑发生渗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背景技术
在跨河、跨江等水下通道基坑止水帷幕施工工程中,由于基坑施工横跨江河等水域施工,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相对于土层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环境更加困难,极易发生渗漏漏水等安全隐患。特别是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渗漏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沿南方地区地下水丰富、水位较高,临河基坑渗漏的情况更为多见。水下通道基坑因为穿越河流一般采用明挖的地下通道基坑施工来穿越河流底部,施工时采用围堰避水,然后开挖施工跨河水下通道基坑。现有的基坑止水帷幕包括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下的高压旋喷桩,以对水下通道基坑起到止水作用。在护岸完工后,由于受到地基沉降的原因,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与高压旋喷桩脱离形成渗漏通道,则江水、河水通过该渗漏通道渗漏到水下通道基坑。因此,水下通道基坑止水帷幕的防渗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以解决水下通道基坑渗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底板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与第三高压旋喷桩之间通过黄沙回填密实层和素混凝土传力带衔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三高压旋喷桩包括通过衔接板连接的下段桩和上段桩,所述衔接板位于外护岸以及所述下段桩和上段桩之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的深度小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深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的密度大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密度,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为压密注浆。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的内侧,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三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的侧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三高压旋喷桩与地平面等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基坑围护桩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内的第四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四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小于第三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所述第四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与设置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端头处的外护岸等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分布在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形成三面围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4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