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失配校准电路、射频接收机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85305.6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3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熊廷文;曾毅;钱哲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4 | 分类号: | H04B1/14;H04B1/12;H04B1/16;H04L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失配 校准 电路 射频 接收机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失配校准电路、射频接收机系统及方法,所述自动失配校准电路包括至少一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模块,连接于射频接收机后端,用于对I通道和Q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的直流失调进行估计,得到I通道直流分量和Q通道直流分量,之后将所述I通道直流分量和所述Q通道直流分量补偿至对应I通道和Q通道的接收信号中,实现直流失调校准。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失配校准电路无法满足系统低功耗要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失配校准电路、射频接收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接收机中,通常存在着各种电路失配,包括IQ两路的直流失调(DC offset)和正交失配(IQ mismatch)等;而这些失配会影响接收机的接收信噪比,进而影响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现下主流的接收机系统中都会对这些射频电路的失配进行校准,以提高接收机的解调性能。但不同的校准方法实现的校准效果不同,功耗也有较大差异;而且由于多数物联网接收机系统采用电池供电,因此对物联网接收机系统的校准功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失配校准电路、射频接收机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失配校准电路无法满足系统低功耗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失配校准电路,所述自动失配校准电路包括:
至少一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模块,连接于射频接收机后端,用于对I通道和Q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的直流失调进行估计,得到I通道直流分量和Q通道直流分量,之后将所述I通道直流分量和所述Q通道直流分量补偿至对应I通道和Q通道的接收信号中,实现直流失调校准。
可选地,所述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模块包括:I通道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部分和Q通道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部分,其中,所述I通道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部分包括:
I通道输入缓存单元,连接于射频接收机后端的I通道,用于对I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进行缓存;
I通道均值单元,连接于所述I通道输入缓存单元,用于对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存储于所述I通道输入缓存单元中的接收信号进行时域平均,得到I通道直流分量;
I通道加法器单元,其第一输入端连接于射频接收机后端的I通道,其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I通道均值单元,用于对当前I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和所述I通道直流分量进行减法运算,实现对I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的直流失调校准;
所述Q通道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部分包括:
Q通道输入缓存单元,连接于射频接收机后端的Q通道,用于对Q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进行缓存;
Q通道均值单元,连接于所述Q通道输入缓存单元,用于对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存储于所述Q通道输入缓存单元中的接收信号进行时域平均,得到Q通道直流分量;
Q通道加法器单元,其第一输入端连接于射频接收机后端的Q通道,其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Q通道均值单元,用于当前对Q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和所述Q通道直流分量进行减法运算,实现对Q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的直流失调校准。
可选地,所述自动失配校准电路还包括:至少一幅度失配估计与校准模块,连接于射频接收机和所述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模块之间或所述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模块后端,用于对I通道和Q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的幅度失配进行估计以得到幅度补偿值,之后将所述幅度补偿值补偿至I通道或Q通道的接收信号中,实现幅度失配校准。
可选地,所述幅度失配估计与校准模块包括:
I通道缓存单元,连接于所述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模块前端的I通道或所述直流失调估计与校准模块的I通道输出端,用于对I通道中传输的接收信号进行缓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5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