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穿越既有地下室结构成桩施工工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5583.1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4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里;沈映;崔朝赟;马利斌;肖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8 | 分类号: | E02D27/48;E02D5/38;E02D15/04;E02D5/66;E04G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穿越 既有 地下室 结构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留或局部拆除地下室结构工况下灌注桩穿越既有地下室结构成桩施工工法,涉及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领域,针对地下室保留或局部拆除工况下的工程桩成桩,开发出一套有效的灌注桩打桩施工工法。所述施工工法,其主要施工步骤为:地下室结构开洞,顶板进行加固,底板砌筑群桩护筒和泥浆池,顶板设置泥浆循环池和废浆池;然后桩机就位、增设钢护筒,并按照成孔、一次清孔、下放钢筋笼及导管、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机吊装移位的流程完成钻孔灌注桩施工。其特征在于:改变了地下室加固改造中常规先拆除后补桩的施工方案,采用先打桩后拆除结构,充分利用桩基28天养护时间进行拆除作业;增加了施工工作面,降低工期延误风险,并且无地下室上浮和基坑变形等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地下室保留或局部拆除工况下的工程桩成桩的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拆改建项目逐渐增多,其中包括结构功能改造、增加上部荷载和结构增层等,都需要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目前项目基础通常采用桩基础,对于地下室已经完成的结构,需要重新进行补桩,废除原有地下室结构和部分桩基,此类打桩施工方法较少。
通常采用承载力较低的锚杆静压桩,或采取先拆除地下室结构后在底板上设置桩架补桩的施工方法,底板施工将面临基坑支护暴露时间较长,地下室上浮风险大、承压水头高等风险,同时施工场地有限,拆除、打桩和养护,工期较长。
因此,针对保留或局部拆除工况下既有地下室结构成桩,如何开发出一套有效的灌注桩打桩施工工法,同时能增加施工工作面,降低工期延误风险,并且无地下室上浮和基坑变形等风险,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保留或局部拆除地下室结构工况下灌注桩穿越既有地下室结构成桩施工工法。改变了地下室加固改造中常规先拆除后补桩的施工方案,采用先打桩后拆除结构,充分利用桩基28天养护时间进行拆除作业;增加了桩机布置、泥浆池和废浆池等布置的场地,增加了更多施工工作面,降低了工期延误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定位补桩位置的桩中心坐标点,地下室结构开洞,顶板进行加固,并在底板砌筑群桩护筒和泥浆池,在顶板设置泥浆循环池和废浆池;然后桩机就位、增设钢护筒,试打桩检验泥浆平衡效果;接着按照成孔、一次清孔、下放钢筋笼及导管、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机吊装移位的流程完成钻孔灌注桩施工。
一种保留或局部拆除地下室结构工况下灌注桩穿越既有地下室结构成桩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关键步骤:
步骤一:将图纸上补桩位置以桩中心坐标点的方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定位;
步骤二:对地下室楼板进行开洞,开孔3m范围内的顶板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回顶加固;
步骤三:在底板桩孔位置用砖砌筑圆形的群桩护筒和泥浆池,在顶板砌筑泥浆循环池和废浆池,其中护筒高度应通过泥浆平衡计算;
步骤四:塔吊吊运桩机到桩位点,机座平整,机塔垂直,转盘中心与护筒十字线中心对正,机座四方固定后方可进行钻孔;
步骤五:为检验打桩时泥浆平衡效果,避免大面积施工时出现意外,进行试打桩,砖砌护筒内增设3.5m钢护筒,试桩过程中测得泥浆液面稳定在砖砌护筒顶标高以下0.5m时能满足施工要求;
步骤六:泥浆池与循环池有约有若干层层高高差,为确保泥浆和钻渣能顺利抽到循环池内,除确保潜水泥浆泵的扬程外,另用钢管搭设一条斜道,用以固定送浆软管,避免发生浆液回流;
步骤七:按照常规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完成成孔、一次清孔、下放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和水下混凝土灌注的相关工序;
步骤八:桩机处在地下室顶板上,顶板比较复杂,存在较多高低跨,通过汽车吊装车,实现桩机在不同区域间移位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5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