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器与散热鳍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6395.0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8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家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散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包含一散热本体及至少一扰流片。散热本体包含一散热板及两侧板。散热板具有至少一破口。两侧板分别连接于散热板的相对两侧,并凸出于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至少一扰流片凸出于散热板而位于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至少一扰流片的高度小于散热板的高度,且至少一扰流片与两侧板皆分离。至少一扰流片遮盖部分至少一破口,且至少一扰流片在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至少一破口在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与散热鳍片,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与散热鳍片。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系统中,主板的中央处理器、北桥芯片、南桥芯片及绘图芯片等集成电路(IC)一般为计算机系统中具较高发热量的热源。为了能够迅速移除集成电路(IC)所产生的热能,一般会舍弃气冷式散热系统并采用水冷式散热系统。详细来说,水冷散热系统一般包含相连通的一水冷头及一水冷排。水冷头热接触集成电路(IC),且水冷头内的冷却液体用以将集成电路(IC)所产生的废热带至水冷排,并通过水冷排来将冷却液体的废热移除。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水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效能,一般会在水冷头中加设散热鳍片,以增加水冷头与冷却流体的接触面积。不过以往散热鳍片都是包括多个并排的散热片。每一散热片包含一本体及沿本体相对两侧同向延伸出来的两折边。任一散热片的两折边抵靠于相邻散热片的本体,使任两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一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供冷却流体经过。不过以目前的设计来看,由于流体通道内无额外的扰流鳍片,使得冷却流体的流速较慢且扰流效果较差,进而降低了冷却流体与散热鳍片间的热交换效率。
增加扰流鳍片可以增加冷却流体的流速的原因在于扰流鳍片减少了流道的截面积,并依据伯努利定律,流道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快。此外,速度的增加可能会引起速度波动,也称为扰流。因此,增加扰流鳍片可增加冷却流体的流速、扰流效果及增加整个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不过,因阻流鳍片的设计而窄化了流体通道,并导致流体通道有被冷却流体内的微粒堵塞的风险。若要避免微粒堵塞的风险,则恐需加大阻流鳍片与散热片的本体在凸出方向上的间距,但阻流鳍片与散热片的本体在凸出方向上的间距加大却会使散热鳍片的密集度降低而影响到散热鳍片的整体散热效率。
以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为例,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具有控制车辆的电子设备。此电子设备目前通过内部设有鳍片的铝制冷板来冷却。由于铝制冷板内部的冷却流体会与冷却系统中的其余动件摩擦而产生微粒,且微粒有可能相互黏附形成更大的颗粒而有堵塞鳍片间的缝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与散热鳍片,借以兼顾散热鳍片的热交换效率与冷却流体流动的顺畅度。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散热鳍片包含一散热本体及至少一扰流片。散热本体包含一散热板及两侧板。散热板具有至少一破口。两侧板分别连接于散热板的相对两侧,并凸出于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至少一扰流片凸出于散热板而位于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至少一扰流片的高度小于散热板的高度,且至少一扰流片与两侧板皆分离。至少一扰流片遮盖部分至少一破口,且至少一扰流片在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至少一破口在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散热器包含多个散热鳍片。这些散热鳍片各包含一散热本体及至少一扰流片。相邻两散热鳍片的两散热本体相连而令相邻两散热本体围绕出一流道。这些扰流片分别连接于这些散热本体,且受这些散热本体遮蔽的这些扰流片分别位于这些流道。任一扰流片与相邻这些散热鳍片的散热本体分离。其中,散热本体具有至少一破口。至少一扰流片遮盖部分至少一破口,且至少一扰流片在散热本体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至少一破口在散热本体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散热鳍片包含一散热本体及至少一扰流片。散热本体包含一散热板及两侧板。散热板具有至少一破口。两侧板分别连接于散热板的相对两侧,并凸出于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至少一扰流片凸出于散热板而位于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至少一扰流片遮盖部分至少一破口,且至少一扰流片在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至少一破口在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6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