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镀锌钢丝锌层的硫酸铜实验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7304.5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煦;施祝斌;陈建豪;曹将栋;吴澎;蔡厚平;龙进军;刘强;李胜永;施小飞;戴雨;谢云飞;曹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00 | 分类号: | G01N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镀锌 钢丝 硫酸铜 实验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镀锌钢丝锌层的硫酸铜实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硫酸铜溶液制备:称取硫酸铜晶体20‑25g,将硫酸铜粉末溶解在1L的蒸馏水中;步骤2.样品制备:从不同的镀锌钢丝上分别截取样品,放入脱脂溶剂进行彻底脱脂;步骤3.样品浸置,包括以下步骤:浸置→冲洗;步骤4.根据试验数据判断样品是否合格;步骤5.分析镀层元素:将3‑3.5g纯六亚甲基四胺溶解于500mL盐酸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然后通过化学成分分析仪器分析镀液中元素,确认镀层含有的元素。本发明通过一次或数次连续地将镀锌钢丝试样浸置入硫酸铜溶液中进行置换试验,判断出镀锌层均匀性,根据实验数据采取措施来提高钢丝镀锌层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丝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检测镀锌钢丝锌层的硫酸铜实验工艺。
背景技术
镀锌钢丝是用热镀或电镀方法在表面镀锌的碳素钢丝,其性能与矫直回火钢丝相同,可用作无粘结预应力筋,但每平方米面积至少要镀200~300g锌,镀锌钢丝表面平滑、光洁、没有裂纹地、节、起刺、伤痕和锈蚀,镀锌层均匀、附着力强、耐腐蚀力持久,韧性和弹性极好,主要用于种植大棚,养殖场,棉花打包,弹簧及钢丝绳的制造。适用于斜拉桥的钢索及污水池等环境条件恶劣的工程结构。
镀锌钢丝表面的锌层均匀性影响产品的抗蚀性能和使用寿命,应列入标准进行检测和考核,可用镀层均匀度η或镀层厚度平均值H和标准偏差S测评镀层的均匀性,在热浸镀锌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镀锌层的均匀性,因此镀锌钢丝在成形后需要对其表面的镀层进行检测,针对热镀锌钢丝锌层均匀性,我们提出了一种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实验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镀锌钢丝锌层的硫酸铜实验工艺,通过一次或数次连续地将镀锌钢丝试样浸置入硫酸铜溶液中进行置换试验,判断出镀锌层均匀性,根据实验数据采取措施来提高钢丝镀锌层的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检测镀锌钢丝锌层的硫酸铜实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硫酸铜溶液制备:称取硫酸铜晶体20-25g,将硫酸铜碾碎依次加入水进行溶解,将硫酸铜粉末溶解在1L的蒸馏水中,控制蒸馏水的温度在20℃,并放入氧化铜,进行搅拌,静置12h后过滤;
步骤2.样品制备:从不同的镀锌钢丝上分别截取长度30cm的样品,将样品拉直后,放入脱脂溶剂进行彻底脱脂,再将脱脂后的样品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并用脱脂棉花或净布擦干,待用;
步骤3.样品浸置,包括以下步骤:浸置→冲洗;其中所述浸置的具体操作如下:将硫酸铜溶液倒入玻璃容器中,之后将所有清洁后的样品垂直浸置在硫酸铜溶液中央,浸置60s后,将试样平稳取出后在水中洗净,通过脱脂棉花或净布将附在锌层表面上的未粘附牢固的铜及其化合物去掉,试验期间温度保持在22℃,并记录实际温度,重复上述浸置的步骤,直到样品表面首次出现粘附牢固的金属铜,或者浸渍次数达到钢丝产品标准给定的次数,最后一次浸渍实验后;其中所述冲洗的具体操作如下:将样品在流水下冲洗,用脱脂棉花、净软布擦干,如此多次试验后,当溶液内溶解的锌浓度超过5g/L时应更换溶液;
步骤4.判断样品是否合格:记录的实验数据中,样品达到钢丝产品标准规定的次数时为合格,达不到钢丝产品标准规定的次数时为不合格,最后一次试验不计入次数,判断出试验样品是否合格;
步骤5.分析镀层元素:将3-3.5g纯六亚甲基四胺溶解于500mL盐酸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之后将合格的样品放入该溶液中,直至样品的镀层完全溶解,然后通过化学成分分析仪器分析镀液中元素,确认镀层含有的元素。
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氧化铜采用粉末状,且氧化铜加入溶液中直至氧化铜不溶解为止。
优选的,在步骤2中,钢丝被腐蚀或者脱脂后表面仍残留有其它化学物质,应先浸渍在0.2%的硫酸溶液中15s,然后冲洗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7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