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鲤鱼线粒体DNA片段扩增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7606.2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6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董传举;姜洲;张猛;王良炎;李学军;孔胜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06 | 分类号: | C12Q1/680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鲤鱼 线粒体 dna 片段 扩增 引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1.一种用于鲤鱼线粒体DNA片段扩增的引物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19组引物对,该19组引物对的序列依次为: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第一组引物对,如SEQ ID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第二组引物对,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第三组引物对,如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的第四组引物对,如SEQ ID NO:9和SEQ ID NO:10所示的第五组引物对,如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的第六组引物对,如SEQ IDNO:13和SEQ ID NO:14所示的第七组引物对,如SEQ ID NO:15和SEQ ID NO:16所示的第八组引物对,如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第九组引物对,如SEQ ID NO:19和SEQID NO:20所示的第十组引物对,如SEQ ID NO:21和SEQ ID NO:22所示的第十一组引物对,如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第十二组引物对,如SEQ ID NO:25和SEQ ID NO:26所示的第十三组引物对,如SEQ ID NO:27和SEQ ID NO:28所示的第十四组引物对,如SEQID NO:29和SEQ ID NO:30所示的第十五组引物对,如SEQ ID NO:31和SEQ ID NO:32所示的第十六组引物对,如SEQ ID NO:33和SEQ ID NO:34所示的第十七路组引物对,如SEQ IDNO:35和SEQ ID NO:36所示的第十八组引物对和如SEQ ID NO:37和SEQ ID NO:38所示的第十九组引物对,其中,后一组引物对中的上游引物与线粒体DNA互补的位置位于前一组引物对的下游引物与线粒体DNA互补位置的上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鲤鱼线粒体DNA片段扩增的引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19组引物对分别应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鲤鱼线粒体DNA片段扩增的引物组合,其特征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中,鲤鱼样本的模板为鲤鱼总DN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鲤鱼线粒体DNA片段扩增的引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鲤鱼样本的品种为福瑞鲤、黄河鲤、锦鲤或荷包红鲤。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合获取到鲤鱼线粒体DNA序列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得待测鲤鱼样本的总DNA;
2)以步骤1)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分别采用所述引物组合中的引物对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扩增产物;
3)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之后据所述扩增结果获得序列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时,50mL反应体系中包含:DNA聚合酶2个单位,10×聚合酶缓冲液5μL,25mmol/L的MgCl2 5μL,10mmol/L的dNTP 1μL,10μmol/L的引物对各2μL,模板DNA 100~1000μg。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束后,将所述扩增产物在666.61-1333.22Pa以下范围的接近真空状态和72℃条件下处理10~20min,然后再至于0~4℃进行保存。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获得待测鲤鱼样本的总DNA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剪取鲤鱼的鳍条,保存于无水乙醇中;
步骤二、用STE缓冲液将鳍条泡洗5h以上,去除无水乙醇,然后取约0.2g鳍条、剪碎,加入0.5mL STE缓冲液、10mg/mL的蛋白酶K15和质量体积比10%的SDS 40μL于50℃水浴4~6h,最后去除蛋白得到所述总DNA。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鲤鱼线粒体DNA片段扩增的引物组合于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76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针成型工艺
- 下一篇:一种基于几何向量的港口车辆轨迹纠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