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同时检测不锈钢短管内外壁缺陷的涡流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87859.X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4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侯怀书;任慧霞;陆顶;赵俊岭;陆利;陆姝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904 | 分类号: | G01N27/904;G01N27/9093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同时 检测 不锈钢 短管内 外壁 缺陷 涡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检测不锈钢短管内外壁缺陷的涡流检测装置,包括探伤平台、推进气缸、外支撑套筒、弹簧伸缩机构、支架、V槽支架、挡板、下料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涡流检测装置能够同时检测不锈钢钢管内外壁的缺陷,更简便的实现对不锈钢钢管的内外壁同时检测,不需要额外的开启一条全新的检测装置,省时省力、灵活可靠;涡流检测装置保证了涡流点式探头与穿过式探头检测过程中的持续稳定性,避免了检测时提离效应对检测精度的负面影响,最终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检测配合支架机构中两个V槽支架配合检测机构推进依次降落或升起,保证整个检测过程自动进行,节省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缺陷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检测不锈钢短管内外壁缺陷的涡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涡流探伤是现代工业中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且不需要检测耦合介质以及对环境无污染,在铁磁性管材、零部件等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不锈钢管在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广泛应用,对管材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通常情况下都要采用涡流探伤,用来控制不锈钢管内外表面的缺陷。目前,不锈钢管涡流探伤时,一般都采用穿过式涡流探头,主要检测钢管外表面缺陷,对薄壁管的内壁缺陷也有一定的检测能力。但是,由于涡流的趋肤效应,穿过式涡流探伤并不能高灵敏度分辨钢管内壁的微小缺陷,如果内壁缺陷有严格要求,必须重新对钢管内壁缺陷检测,严重影响了探伤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便捷的检测机构,不锈钢管外壁缺陷采用穿过式涡流探头检测,内壁缺陷采用内穿式涡流探头检测。检测时,不锈钢管静止不动,通过气缸驱动内外壁涡流探头同时运动,实现了不锈钢管内外壁的同时探伤,极大提升了探伤效率,并严格保证了不锈钢管内外壁缺陷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中能够同时检测不锈钢短管内外壁缺陷的涡流检测装置,包括探伤平台、推进气缸、外支撑套筒、弹簧伸缩机构、支架、V槽支架、挡板、下料支架,其中具体地:
外支撑套筒设于所述的探伤平台上,所述的外支撑套筒中沿轴向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推进气缸的活塞杆,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内插式探头,外支撑套筒与内插式探头对应的一端上设有穿过式探头,所述的穿过式探头穿套于支撑杆而过;所述的内插式探头与穿过式探头间设有可容待测试钢管穿过的间隙;
弹簧伸缩机构穿套于支撑杆靠近推进气缸的一端;
支架设于所述的探伤平台一侧;
V槽支架设于所述的支架上,并可进行垂直升降位移,其上预置有待测试钢管;
挡板设于所述的支架上,可与待测试钢管的一端相抵;
下料支架设于所述的支架上,并可进行垂直升降位移。
进一步地,推进气缸的活塞杆向挡板方向位移时,挡板与待测试钢管的一端相抵,使得待测试钢管由内插式探头与穿过式探头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的外支撑套筒。
进一步地,推进气缸的活塞杆向挡板方向位移达到预设的最大行程时,挡板与待测试钢管的一端相抵,待测试钢管与弹簧伸缩机构相抵,并使得弹簧伸缩机构达到弹性极限。
进一步地,推进气缸的活塞杆向远离挡板方向位移时,挡板与待测试钢管的一端相抵,待测试钢管与弹簧伸缩机构相抵,弹簧伸缩机构逐渐回复到自然状态,同时使得待测试钢管由外支撑套筒中移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插式探头在其位于待测试钢管的内壁中并进行相对位移时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的穿过式探头在待测试钢管贯穿其而过时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上设有下料气缸和支架气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7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