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动回路的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89373.X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0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瑞;李宝伟;李旭;邓茂军;马和科;王东兴;张哲;杨振良;原琳;吕利娟;张真;苏亚昕;闫志辉;陈晨;于士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H02H7/045;H02H3/26;H02H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动 回路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动回路的保护方法,步骤为:(1)差动回路中有N个采样支路,每个采样电流支路均通过插接件接入保护装置;其中,M个采样支路的插接件正反极性对倒接入保护装置,NM≥1;(2)在计算N个采样支路的不平衡电流值时,对所述M个采样支路的电流进行反相处理后与其余N‑M个采样支路的电流相加作为N个采样支路的实际不平衡电流;(3)根据不平衡电流进行差动保护动作。本发明在不改变原保护装置硬件回路的基础上,仅通过调整采样支路部分端子接线方式,就能实现消除工频干扰带来的不平衡差流,从而提高了差动保护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动回路的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高电压等级、大容量、远距离的输变电设备不断投入电网运行,使得变电站中的工频磁场干扰越来越严重。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保护装置采样二次回路往往采用电缆,因此保护装置本身需要配置交流变换小互感器,来完成AD采样所需要的小信号数据,在交流变换小互感器副边侧将会引入工频干扰。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接入差动保护装置的电流支路也逐渐增加,像母线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等,有时需要接入较多的采样支路才能构成差动保护。因此,每个支路的二次回路都有工频干扰,较多的工频干扰电流将会叠加在一起,然后在差动回路中产生更大的不平衡差动电流,就会影响差动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动回路的保护方法,以解决差动回路在工频干扰影响下,导致差动保护动作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动回路的保护方法,步骤为:
(1)差动回路中有N个采样支路,每个采样电流支路均通过插接件接入保护装置;其中,M个采样支路的插接件正反极性对倒接入保护装置,NM≥1;
(2)在计算N个采样支路的不平衡电流值时,对所述M个采样支路的电流进行反相处理后与其余N-M个采样支路的电流相加作为N个采样支路的实际不平衡电流;
(3)根据不平衡电流进行差动保护动作。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不改变原保护装置硬件回路的基础上,仅通过调整采样支路部分端子接线方式,就能实现消除工频干扰带来的不平衡差流;同时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消除与保护装置连接的插接件的二次回路断线所引起的直流分量干扰。因此本发明的工频干扰消除方法实现过程简单,不需要额外增设消除干扰的装置使得成本低,该消除方法既没有改变原保护装置的硬件回路,又消除了工频干扰从而提高了差动保护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支路为A相、B相或C相的支路。
进一步的,还包括按照电流平衡系数将所述N个采样支路划分成至少两类的步骤,每类采样支路的电流平衡系数相同;每类采样支路中,均选取至少一个采样支路的插接件进行正反极性对倒接入保护装置。
进一步的,M=N/2或M=(N-1)/2。M采用此数量进行反接时,工频干扰消除效果最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差动回路的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各个采样支路端子对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将接入保护装置差动回路中的一部分插接件端子进行反向接入,另外一部分插接端子正向接入即常规正常接入方法,在差动回路中二次回路中产生的正向工频干扰量与负向工频干扰量相互叠加抵消,使得计算的整个差动回路中的不平衡电流受工频干扰的影响减小,甚至是消除,使得差动保护能够依据更加准确的不平衡电流进行可靠的差动保护。
方法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93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