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多维喷淋处理的喷淋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0508.4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7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丽达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多维 喷淋 处理 喷淋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多维喷淋处理的喷淋塔,包括:塔体,塔体的底部设置进风口,塔体的顶部设置出风口,喷淋箱设置于塔体的外部,由水泵将容纳于喷淋箱内的净化液进行输送;输液流道,输液流道与水泵相连,输液流道穿设于塔体内,导流板设置于塔体内并位于塔体的底部,多个喷淋组件间隔设置于输液流道上且与输液流道相连通,所设置的导流板可使得废气朝向于出风口所流动以使得废气充分与净化液所接触,分别设置朝向于塔体下方和上方的喷淋组件可使得净化液沿不同方向所喷淋,远离进风口的喷淋组件在同一直线上设置上下两组,由导流板引导气流在远离进风口处向上运动以缩短废气与喷淋组件之间的距离,提高净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多维喷淋处理的喷淋塔。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常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在排入大气前应采取净化措施处理,使之符合废气排放标准的要求,这一过程称为废气净化。常用的废气净化方法有:吸收法,净化法,冷凝法和燃烧法四种。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等。然而现有的废气喷淋净化设备对于废气处理效果较差,废气经由进风口进入处理装置内部后,其移动至远离进风口的位置会因动能损失而速率减慢,继而无法充分与净化液所接触已实现对废气的净化处理,无法对废气进行充分净化处理的,无法满足日益苛刻的废气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废气净化设备的在远离进风口区域的净化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多维喷淋处理的喷淋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进风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出风口;喷淋箱,所述喷淋箱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外部,所述喷淋箱与水泵通过管路连接,由所述水泵将容纳于所述喷淋箱内的净化液进行输送;输液流道,所述输液流道与所述水泵相连,所述输液流道穿设于所述塔体内;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塔体内并位于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导流板包括横板和斜板,所述横板靠近于所述进风口所设置,所述横板呈水平设置,所述斜板连接于所述横板的端部,所述斜板朝向于所述出风口所倾斜延伸,所述横板与所述斜板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斜板上间隔开设多个通孔,经由所述进风口流入的气流在所述导流板的导向下朝向于所述出风口流动;喷淋组件,多个喷淋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输液流道上且与所述输液流道相连通,其中,三个所述喷淋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输液流道的下方并朝向于所述塔体的下方喷淋净化液,两个所述喷淋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输液流道的上方并朝向于所述塔体的上方喷淋净化液,其中,远离于所述进风口且位于所述输液流道的上方和所述输液流道的下方的两个所述喷淋组件沿同一竖直线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箱与所述水泵之间设置节流阀。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管和连接于所述喷淋管端部的喷头,所述喷淋管与所述输液流道相连通。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多维喷淋处理的喷淋塔,包括:塔体,塔体的底部设置进风口,塔体的顶部设置出风口;喷淋箱,喷淋箱设置于塔体的外部,由水泵将容纳于喷淋箱内的净化液进行输送;输液流道,输液流道与水泵相连,输液流道穿设于塔体内;导流板,导流板设置于塔体内并位于塔体的底部;喷淋组件,多个喷淋组件间隔设置于输液流道上且与输液流道相连通,所设置的导流板可使得废气朝向于出风口所流动以使得废气充分与净化液所接触,分别设置朝向于塔体下方和上方的喷淋组件可使得净化液沿不同方向所喷淋,使得净化液充分均匀地填充于塔体内,远离进风口的喷淋组件在同一直线上设置上下两组,由导流板引导气流在远离进风口处向上运动以缩短废气与喷淋组件之间的距离,提高在远离进风口处的废气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实现多维喷淋处理的喷淋塔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丽达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丽达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0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CSEL激光器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