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同炉容的高炉铁口深度稳定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93476.3 申请日: 2019-11-08
公开(公告)号: CN110760632B 公开(公告)日: 2021-06-01
发明(设计)人: 陈生利;余骏;廖经文;凌志宏;陈国忠;柏德春;陈彦铭;蒋兵;王中绘;蔡思维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1B5/00 分类号: C21B5/00;C21B7/12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代理人: 杨萌
地址: 512100***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不同 高炉 深度 稳定 控制 方法
【说明书】:

本申请涉及一种不同炉容的高炉铁口深度稳定控制方法,属于高炉炉前技术领域。一种不同炉容的高炉铁口深度稳定控制方法,包括高炉铁口孔道深度的获得和堵铁口打泥量的获得。根据高炉炉缸区域炉墙与铁口框架的厚度之和、高炉初始铁口角度以及高炉炉缸直径确定高炉铁口孔道深度。根据高炉计划日产铁量、高炉开铁口初始孔道直径、高炉铁口孔道深度、堵铁口使用的炮泥体积密度以及铁口孔道冲刷系数确定堵铁口打泥量。通过对铁口深度的精确确定和堵铁口打泥量的精确确定,提高高炉铁口开设和封堵的精确性,提高高炉出渣的稳定性,稳定产能。同时,减少高炉堵铁口无水炮泥消耗,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炉炉前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不同炉容的高炉铁口深度稳定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的高炉炉前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在开铁口技术上偏重使用直径较大的钻头,认为使用大钻头有利于快速出尽渣铁;在铁口深度控制方面,倾向过深的铁口,这就导致堵铁口打泥量过多,铁口难开,铁口易断裂,红点前移,渗铁频繁等问题;铁口深度过深极易导致出铁过程的见渣率偏低,炉缸内渣铁液面高度不稳定,炉内憋渣铁现象频繁;铁口深度过浅,极易加剧炉缸碳砖的侵蚀冲刷,威胁炉缸安全及高炉长寿。堵铁口时液压炮打泥压力偏低,堵口压泥速度慢;炉前技术人员存在偏爱“软炮泥”的技术盲区,导致铁口通道充填不密实;不重视开铁口钻头的质量,开铁口耗时长。

上述不足基本上是由于对不同炉容的高炉铁口深度控制标准及控制堵口打泥量等方面的技术存在空缺,使得国内的高炉铁口操作技术发展受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不同炉容的高炉铁口深度稳定控制方法,以改善铁口深度控制不当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炉容的高炉铁口深度稳定控制方法,通过开铁口机获得高炉铁口初始孔道。包括高炉铁口孔道深度的获得和堵铁口打泥量的获得。根据高炉炉缸区域炉墙与铁口框架的厚度之和、高炉初始铁口角度以及高炉炉缸直径确定高炉铁口孔道深度。根据高炉计划日产铁量、高炉开铁口初始孔道直径、高炉铁口孔道深度、堵铁口使用的炮泥体积密度以及铁口孔道冲刷系数确定堵铁口打泥量。

本申请通过高炉炉缸区域炉墙与铁口框架的厚度之和、高炉初始铁口角度以及高炉炉缸直径精确确定高炉铁口孔道深度,能够提高高炉铁口堵铁口炮泥确定的精确性;再根据高炉计划日产铁量、高炉开铁口初始孔道直径、高炉铁口孔道深度、堵铁口使用的炮泥体积密度以及铁口孔道冲刷系数精确确定堵铁口打泥量,能够精确确定出铁口炮泥的用量,使不同炉容的高炉铁口深度得到稳定控制,避免人工经验获得炮泥带来的误差,避免铁口深度过深或过浅,降低炮泥的消耗量,减少开铁口时间,节约成本,降低炉缸侵蚀,提高高炉出渣的稳定性,提高铁口封堵的精确性,较大程度保证高炉出铁的质量,减小高炉的损耗,实现高炉的良好运行。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高炉铁口孔道深度通过如下关系式获得:L=L1+L2,L1=D/cosα,L2=d/2×tanα,其中,L为高炉铁口孔道深度,L1为高炉炉缸铁口深度,单位为m,L2为铁口泥包直径,单位为m,D为高炉炉缸区域炉墙与铁口框架的厚度之和,单位为mm,α为高炉初始铁口角度,d为高炉炉缸直径,单位为m。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堵铁口打泥量通过如下关系式获得:

F=F1+F2,F1=d1/2×d1/2×3.142×L1××β,

F2=4/3×3.14×(L2/2)×(L2/2)×(L2/2)/2×,L2=d/2×tanα,

其中,F为堵铁口打泥量,单位为kg,F1为炉墙至铁口框架段填充铁口孔道需要的无水炮泥量,单位为kg,F2为铁口泥包形成需要的无水炮泥量,单位为kg,d1为高炉开铁口初始孔道直径,L1为高炉炉缸铁口深度,为炮泥体积密度,单位为kg/m3,β为铁口孔道冲刷系数,L2为铁口泥包直径,单位为m,α为高炉初始铁口角度,d为高炉炉缸直径,单位为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34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