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自润滑和耐磨性能的AlCrN/MoS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3858.6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0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钢;蒙德强;许人仁;刘艳梅;阎兵;尹照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6 |
代理公司: | 21002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晓波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复合薄膜 制备 沉积 薄膜技术领域 高功率脉冲 化学稳定性 抗磨损能力 刀具基体 复合薄膜 复合镀膜 工作气压 功率保持 混合气体 脉冲直流 摩擦界面 耐磨性能 润滑性能 润滑膜 自润滑 磁控 磨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润滑和耐磨性能的AlCrN/MoS2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薄膜技术领域。采用高功率脉冲与脉冲直流磁控复合镀膜技术在刀具基体上制备了AlCrN/MoS2纳米复合薄膜,沉积过程中,调整偏压至‑50~‑150V,然后通入N2和Ar的混合气体;工作气压保持在0.5~1.0Pa,AlCr靶功率保持为0.5~1.0kW,MoS2靶功率为0.05~0.3kW,沉积后获得所述AlCrN/MoS2纳米复合薄膜。所制备的AlCrN/MoS2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可以显著增强基体的抗磨损能力,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且磨屑易转移至摩擦界面形成润滑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润滑和耐磨性能的AlCrN/MoS2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各种难加工材料日益增多,对刀具切削性能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刀具表面施加涂层是一种有效提高刀具寿命的方法。传统二院氮化物涂层刀具在切削时存在切削温度高、摩擦系数大及刀具易磨损等缺点,严重限制其应用。目前,刀具涂层成分逐渐向多组元发展,多元硬质涂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工件表面加工质量。例如在CrN涂层中加入Al元素能够形成(Al,Cr)N固溶相,起到固溶强化作用,另摩擦过程中涂层表面可形成(Al2,Cr2)O3保护层,能够阻止外界O元素向涂层内部扩散,显著提高涂层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最高耐热温度高达900℃。
AlCrN涂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及耐热能力强等优点,但在切削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时,由于摩擦严重常导致切削温度升高,降低刀具使用寿命。固体润滑剂MoS2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层内原子通过强共价键结合,而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结合,层间容易产生滑移,故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若将适量MoS2掺杂于AlCrN涂层,制备AlCrN/MoS2复合涂层,可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优点,有望实现自润滑功能,应用于刀具表面能够满足干切削、高温、高速切削等工况,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加工效率。
MoS2薄膜常见的制备方法有离子镀法、有机粘结法及复合镀渗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新兴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技术依靠瞬时电流密度高(0.5~10kW/cm2),占空比低(0.5~5%)等优势来实现高金属离化率(>50%),可制备出表面光滑致密的高质量涂层。但真空室放电严重、沉积速率低(一般为脉冲直30%~80%)仍是HiPIMS技术尚未解决的难题,若采用复合脉冲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可有效弥补上述缺点,制备性能优异的薄膜。
本发明采用高功率脉冲与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复合镀膜技术沉积AlCrN/MoS2自润滑复合薄膜,赋予刀具更高硬度、良好的耐热能力和耐磨性能,适用于现代高速干切削领域,进一步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润滑和耐磨性能的AlCrN/MoS2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AlCrN/MoS2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可以显著增强基体材料的耐磨性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且磨屑易转移至摩擦界面形成润滑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自润滑和耐磨性能的AlCrN/MoS2纳米复合薄膜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高功率脉冲与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复合镀膜技术沉积AlCrN/MoS2纳米复合薄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未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38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