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渗透型防护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4867.7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龙;林洲;徐强;刘振中;申乾宏;刘杰;江李贝;盛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41/65 | 分类号: | C04B41/65;C09D1/00;C09D7/63;C09D7/65 |
代理公司: | 32251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涛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剂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钢筋混凝土结构 海洋工程 渗透型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单硬脂酸甘油酯 电气石纳米 复合改性剂 硅烷偶联剂 混凝土表面 氧化微晶蜡 成膜助剂 惰性疏水 二氯乙烷 二氧化硅 防腐效果 腐蚀介质 海洋环境 碱性表面 界面改性 快速固化 外排通道 硬脂酸钙 原料配置 重量份数 水汽 阻隔 混凝土 侵蚀 保留 | ||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渗透型防护剂,它涉及防护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渗透型防护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置而成:硬脂酸钙、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二氧化硅、电气石纳米复合改性剂、成膜助剂、二氯乙烷、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硅烷偶联剂、单硬脂酸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氧化微晶蜡、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采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界面改性,直接使用于新筑混凝土表面,渗透进入混凝土深层部位,并在碱性表面反应生成无机惰性疏水膜,既保留水汽外排通道,又阻隔海洋环境中腐蚀介质的侵蚀,具有快速固化、防腐效果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渗透型防护剂。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的渗透型有机硅生产企业有美国的道康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Dresser Industries等,日本的有信越化学公司、东连有机硅公司、东芝有机硅公司,德国的Wacker公司,中国的上海树脂厂、吉林公司研究院、南京造漆厂、武汉有机硅厂、晨光化工研究院二分厂等,国际产品效果优异但价格较高、国内产品价格低廉但性能较差。国内研究仍主要集中于防护剂的宏观成膜性能的分析,对其作用机理研究仍不是十分完善。特别是渗透型防护剂成膜各阶段对水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直接决定防护剂在混凝土上渗透深度和成膜时间,从而影响渗透型防护剂整体渗透成膜性能。可以说相关机制研究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渗透型防护剂产品的开发滞后,因此基于渗透型防护剂作用机理分析的新型防护剂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以成为该领域寻求技术突破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渗透型防护剂,它采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界面改性,直接使用于新筑混凝土表面,渗透进入混凝土深层部位,并在碱性表面反应生成无机惰性疏水膜,既保留水汽外排通道,又阻隔海洋环境中腐蚀介质的侵蚀,具有快速固化、防腐效果的特点。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渗透型防护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置而成:硬脂酸钙20-25份、脂肪酸聚氧乙烯酯13-15份、二氧化硅7-9份、电气石纳米复合改性剂2-3份、成膜助剂3-5份、二氯乙烷6-7份、纳米二氧化硅颗粒10-15份、硅烷偶联剂5-7份、单硬脂酸甘油酯10-12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6份、氧化微晶蜡1-3份、水16-20份。
所述的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脂成膜助剂。十二碳醇酯是乳胶类聚合物的强溶剂,具有极强的聚结能力,成膜助剂的水解会影响胶漆的PH值,而十二碳醇脂是一种水解性极为稳定的成膜助剂,几乎不受乳胶漆中碱性的影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该防护剂以链式小分子硅聚物为主要成膜物质,采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界面改性,直接使用于新筑混凝土表面,渗透进入混凝土深层部位,并在碱性表面反应生成无机惰性疏水膜,既保留水汽外排通道,又阻隔海洋环境中腐蚀介质的侵蚀,具有快速固化、防腐效果显著等特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采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界面改性,直接使用于新筑混凝土表面,渗透进入混凝土深层部位,并在碱性表面反应生成无机惰性疏水膜,既保留水汽外排通道,又阻隔海洋环境中腐蚀介质的侵蚀,具有快速固化、防腐效果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渗透型防护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置而成:硬脂酸钙20份、脂肪酸聚氧乙烯酯13份、二氧化硅7份、电气石纳米复合改性剂2份、成膜助剂3份、二氯乙烷6份、纳米二氧化硅颗粒10份、硅烷偶联剂5份、单硬脂酸甘油酯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份、氧化微晶蜡1份、水16份。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48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