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消音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5196.6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8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禄;李雅茹;李立涛;马宝玲;王玮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00 | 分类号: | F02B39/0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青华 |
地址: | 0727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消音结构 壳体 上壳 共振腔 进气端 下壳 消音 车辆消音器 低频率噪声 壳体轴向 气流传导 气流噪声 消音性能 出气 出气端 辐射筋 扩张腔 消音孔 分隔 衰减 连通 乘车 乘客 传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壳体包括上壳和与上壳相结合的下壳,上壳和下壳的内部均包含一个气流传导通过的内管及通过辐射筋分隔而成的围绕内管的若干个共振腔,两个内管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设有间隙,内管通过该间隙与各个共振腔连通;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径向截面积均小于所述内管的径向截面积。通过这种设置,实现了扩张腔式消音结构和赫姆霍兹消音结构的组合,在两种消音结构组合的协同作用下,其传播能量急速衰减,从而达到消音;无需设置消音孔,消音性能优良,可明显降低气流噪声,尤其对于500 Hz低频率噪声的消音效果尤为明显,为提升乘客乘车体验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消音器。
背景技术
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货运等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涡轮增压是一项将发动机排气中的剩余能量转化为发动机有效功率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还能够减少发动机排放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具有节能、环保功效。同时该项技术又是高原地区发动机功率恢复的重要手段,使发动机能适应不同海拔高度的运行要求。所以,涡轮增压器技术已经成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随着增压器的广泛应用,增压器所带来的各种噪声亦成为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来 源。其在工作过程中,转子模块的残余动不平衡量、非线性油膜力、气流的压力波动都会产生各种类型的噪声。如果不能有效消除这些噪声,这些噪声将在流经进气管路的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扩音效果并通过管路辐射到驾驶室,大大降低乘坐者的舒适性。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降噪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消音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且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一种重要器具。目前通常在汽车进气系统和燃油蒸发系统处安装消音器以降低噪音。
CN203335144U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消声器,由管状的本体和外壳组成,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复数片环形隔板,各相邻隔板间的管壁上设有复数个消声孔,消声孔与本体的内孔相通。外壳为一个管状的筒体,外壳套装并固定在隔板的外圆上,外壳的内壁与隔板的外圆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或者是采用螺纹连接、或者是焊接方式固定,外壳内壁与本体的外壁及相邻的两块隔板组成环形的消声腔,各消声腔相互之间在本体的外壁不能直接连通,每个消声腔能完成特定频率压力脉动的衰减,串联在一起后能降低一个频带中的压力脉动,得以覆盖增压器一定的速度范围。CN105822469A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消声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内管,所述外壳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和突起部,所述内管套装在所述外壳体中并分别在内管的进、出口处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发动机进气由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外壳体后全部流经所述内管,再由所述出气口流出;所述内管与所述突起部配合形成腔体,所述腔体被隔板分隔成至少两个沿发动机进气流动方向布置的消声室,每个所述消声室对应的所述内管的表面均设有连通所述内管内部与该消声室的消声孔;各个所述消声室的消声中心频率不同。该发动机进气系统消声装置对较宽频率的进气噪声具有良好的消声作用,且方便在进气系统中连接布置,便于使用。
但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消音器是通过隔板间的消声孔与本体的内孔进行消声的,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在用于涡轮增压系统,特别是发动机系统,孔类的结构存在消音效果和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尤其是对低频率噪声的消音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消音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车辆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相结合的下壳;
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气流传导通过的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壁和第一外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辐射筋分隔为若干个共振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5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