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5393.8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龙;祝磊;刘伟;肖赟;张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52 | 分类号: | E02D27/52;E02D27/50;E02D3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生 旋转 吸力 贯入式 锚泊 基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包括左半壳体、右半壳体,左半壳体、右半壳体相对布置且转动安装构成筒体;筒体上开设有位于转动安装部位上方的缺口;筒体内壁靠近底部具有托住桶形基础的底托;筒体的右半壳体外壁上设有系泊孔;筒体的左半壳体高度高于右半壳体,锚泊基础贯入至海床设计深度,移除桶形基础,右半壳体旋转至最大幅度时其上端抵住左半壳体内壁上部。本发明施工时组装在桶形基础的底部外侧,其沿沉贯方向的面积非常小,阻力相对较小,贯入海床后,通过张拉锚链使左半壳体与右半壳体发生相对旋转,使沿锚链方向能兜住较大面积的海床土体,且内部能夹持较多的海床土体,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抗拔承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浮式平台或深水网箱的锚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
背景技术
桶形基础(也称吸力桩,suction pile),其多为底端开口、顶端封闭的倒扣大直径钢制圆桶。埋入式吸力锚(embedded suction anchor)能利用桶形基础进行施工其抗拔承载力主要由圆桶四周与土体的摩擦及部分海床土体的自重产生,具体与系泊点位置、海床土体类型、沉贯深度等有关。一般地,埋入式吸力锚的表面积有限,故其与土体的摩擦力也有限;另一方面,埋入式吸力锚沿锚链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也非常有限,故其沿锚链方向能兜住的海床土体的面积较小,海床土体的自重对锚泊力的贡献也较小。若通过增大埋入式吸力锚的长度与直径来提高其抗拔承载力,则大大增加施工难度,也是不可取的。
可见,有必要对埋入式锚泊基础进行创新性设计,使其具有较大的抗拔承载力,且施工较为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其由两个圆弧形板相互铰接而成,在海床中锚链作用下两个圆弧形板可产生相对旋转,使沿锚链方向能兜住较大面积的海床土体,且内部能夹持较多的海床土体,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抗拔承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壳体、右半壳体,左半壳体、右半壳体相对布置且转动安装构成筒体;
筒体上开设有位于转动安装部位上方的缺口;
筒体内壁靠近底部具有托住桶形基础的底托;
筒体的右半壳体外壁上设有系泊孔;
筒体的左半壳体高度高于右半壳体,锚泊基础贯入至海床设计深度,移除桶形基础,右半壳体旋转至最大幅度时其上端抵住左半壳体内壁上部。
所述的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壳体、右半壳体均为与桶形基础外壁相配合的圆弧形板,左半壳体的内径、外径与右半壳体的内径、外径分别相等。
所述的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壳体外壁上具有一对沿径向分布的转轴,右半壳体外壁上具有与转轴相配合的套筒;转轴与套筒配合部位下方的左半壳体截面、右半壳体截面均为半圆形,转轴与套筒配合部位上方的左半壳体、右半壳体上向上倾斜切割构成呈“V”形的缺口,缺口上方纵向向上延伸至筒体顶部构成开口。
所述的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与套筒配合部位下方的左半壳体、右半壳体高度相同,转轴与套筒配合部位上方的右半壳体高度大于筒体半径,转轴与套筒配合部位上方的左半壳体高度大于转轴与套筒配合部位上方的右半壳体高度。
所述的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壳体、右半壳体的内壁靠近底部分别设有半环状的左底托、右底托,左底托、右底托构成托住桶形基础的底托。
所述的可发生旋转的吸力贯入式锚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半壳体外壁中下部设有纵向安装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具有系泊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53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