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埋钢筋套筒式预制地下连续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5460.6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旺;李瑛;张金红;刘晓燕;黄杰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套筒 预制 地下 连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埋钢筋套筒式预制地下连续墙,旨在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整体性好,能满足墙身抗弯与抗剪要求,同时密封性好,能满足防渗止水的要求的预埋钢筋套筒式预制地下连续墙。它包括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竖向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与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竖向连接组件包括预埋在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的下预埋连接柱、预埋在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内的上预埋连接柱及定位套筒;水平缝密封结构,水平缝密封结构包括位于上幅墙交界面与下幅墙交界面之间的两条防漏浆密封胶条、形成于两条防漏浆密封胶条之间的灌浆腔体及填充在灌浆腔体内的高强灌浆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具体涉及一种预埋钢筋套筒式预制地下连续墙。
背景技术
在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中常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墙,传统现浇地下连续墙由于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灌等因素导致墙身存在较多质量缺陷,如夹泥、粘皮、麻面、露筋、平整度较差、端部空洞或蜂窝及预构件位置不准确等。采用预制地下连续墙工艺可较好解决上述质量缺陷,同时预制地下连续墙具体高强度、工厂化制作、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节约施工场地等优点。
目前的预制地下连续墙受交通运输管制及场地回转半径等因素的影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单幅墙长度常常受限,一般不超过13~18m;但实际基坑工程由于开挖深度较深,单幅墙的插入深度不能满足设计需要,因此常常对两幅甚至多幅预制地下连续墙进行竖向连接,从而达到设计要求的墙深。由于预制地下连续墙需要承受很大的地底水土压力,这使得两幅预制地下连续墙之间竖向连接结构需要具有足够的抗弯及抗剪的强度要求,使上下幅形成可靠的整体,避免在坑外水土压力作用下产生受弯、受剪破坏;同时,两幅预制地下连续墙之间的缝隙常常是发生渗漏水的问题的关键节点,因而竖向连接结构还需要满足防渗止水要求,避免基坑开挖过程中在接头位置发生渗漏水的问题。因此,两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的竖向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整体性、密封性及可靠性将直接决定了预制地下连续墙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整体性好,能满足墙身抗弯与抗剪要求,同时密封性好,能满足防渗止水的要求的预埋钢筋套筒式预制地下连续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埋钢筋套筒式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支撑于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顶面上的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竖向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与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竖向连接组件包括预埋在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的下预埋连接柱、预埋在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内的上预埋连接柱及定位套筒,所述上预埋连接柱的上端位于定位套筒的上方,上预埋连接柱的下端由定位套筒的上端口插入定位套筒内,定位套筒的下端口位于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底部,所述下预埋连接柱的上端由定位套筒的下端口插入定位套筒内,所述定位套筒的内腔采用高强灌浆料填充;水平缝密封结构,水平缝密封结构包括由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底面形成的上幅墙交界面、由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顶面形成的下幅墙交界面、位于上幅墙交界面与下幅墙交界面之间的两条防漏浆密封胶条、形成于两条防漏浆密封胶条之间的灌浆腔体及填充在灌浆腔体内的高强灌浆料,所述两条防漏浆密封胶条密封连接上幅墙交界面与下幅墙交界面,所述高强灌浆料密封连接上幅墙交界面与下幅墙交界面。
本方案的预埋钢筋套筒式预制地下连续墙中的竖向连接组件,采用上预埋连接柱伸入定位套筒内,对定位套筒进行定位,并通过下预埋连接柱伸入定位套筒以及在定位套筒的内腔采用高强灌浆料填充,来实现将下幅预制地下连续墙与上幅预制地下连续墙连接为一体,与预留钢筋盲孔式连接相比,其连接强度高,受力性能更好,整体性、可靠性更好,能满足墙身抗弯与抗剪要求;本方案的预埋钢筋套筒式预制地下连续墙中的水平缝密封结构,采用两条防漏浆密封胶条和高强灌浆料密封连接上幅墙交界面与下幅墙交界面,同时在上幅地下连续墙重力作用下防漏浆密封胶条紧实,高强灌浆料密实,从而使上幅墙交界面与下幅墙交界面的密封性好,止水可靠较高,能满足防渗止水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5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