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构件和多级流化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5519.1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9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曦;魏飞;王垚;骞伟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8/18 | 分类号: | B01J8/18;B01J8/24;C10G2/0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程佩玉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件 多级 流化床 反应器 | ||
1.一种内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腔室内,包括:外侧壁为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壳体以及固定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壳体的锥端封闭;
与所述锥端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底端设置有开口,在所述腔室内,所述开口向下;
所述固定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并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壳体将所述腔室划分成上下结构的至少两个反应区;
流体和催化剂在所述腔室内流动时,所述锥端形成空穴区域,部分催化剂在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底端形成稳定且持续更新的颗粒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5度且不大于89度;
和/或,
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为第二圆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圆锥形结构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圆锥形结构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0度且不大于90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侧壁与所述轴线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底端的投影面积为所述腔室横截面积的5%~95%;
和/或,
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圆锥母线为所述腔室的内径的0.05-0.7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内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锥端上的导流组件,其中,
所述导流组件为圆锥体结构、圆柱体结构、圆台结构、球形结构以及立方体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导流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壳体的锥端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圆锥母线的0.05-0.75倍;
和/或,
所述导流组件的底端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底端的投影面积的0.05-0.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三对连接杆,其中,
每一对所述连接杆对称设置;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外侧壁;
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内侧壁/顶部。
7.一种多级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反应器本体以及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内构件,其中,
所述内构件固定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本体的腔室内,以将所述腔室划分成上下结构的至少两个反应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内构件的轴线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本体的中轴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当分布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轴向上的所述内构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轴向上,每相邻两个所述内构件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圆锥母线长度的0.2至10倍;
和/或,
当分布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径向上的抑制节涌的内构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径向上,每相邻两个所述抑制节涌的内构件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第一圆锥形结构的圆锥母线长度的0.2至10倍。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多级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设置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腔室底部的管式分布器,其中,管式分布器的开孔向下;
和/或,
设置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腔室底部的板式分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55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