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5960.X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红;李娟;刘会冲;廖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53/18;H01M10/0525;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邱声夫 |
地址: | 52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氢氧化钙溶液;(2)将酸溶液加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进行水解处理制得水解液;(3)将水解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并搅拌处理生成废气和固液混合物;(4)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和分离处理,对固液混合物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和分离处理。在本发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中,进行了加入酸溶液进行水解处理、水解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和絮凝沉淀处理等,降低液相中的氟含量,步骤(2)、(3)和(4)通过紧密配合相互作用,使分离处理后的液相中氟含量小于10pp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清洁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摄录像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报废的锂离子电池也越来越多,报废的锂离子电池中含有电解液,锂离子电解液是含有氟化物(LiFP6)的有机溶液,六氟磷酸锂在遇水或遇热都会分解出氟化氢,氟化氢对植物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20~300倍,而且氟化氢被植物吸收后能在其体内转移和积累,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中引起氟中毒。所以废电解液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然而,现有方案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清洁处理,处理后的液相中氟含量高达200-800ppm,处理之后氟含量过高,不满足排放要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进,以达到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方法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之后氟含量过高的问题,本发明在对现有方法改进之后研发出一种可大幅降低氟含量的处理方法,并满足排放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氢氧化钙溶液;
(2)将酸溶液加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进行水解处理制得水解液;
(3)将水解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并搅拌处理生成废气和固液混合物;
(4)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和分离处理,对固液混合物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和分离处理。
在本发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中,加入酸溶液进行水解处理能增加LiPF6的水解效率,并提高LiPF6的水解完全度,降低处理之后液相中的氟含量;水解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更有利于氟离子的沉降反应,废气的吸收处理吸收废气中的气态氟,絮凝沉淀处理利用利用絮凝剂中阳离子与氟离子的络合以及絮凝剂水解产生的产物及絮凝产生的絮体对氟离子进行配体交换、物理吸附和卷扫作用,通过沉淀去除水中的氟离子,降低液相中的氟含量。步骤(2)、(3)和(4)通过紧密配合相互作用,使分离处理后的液相中氟含量小于10ppm,达到排放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下面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进行较详细的说明。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氢氧化钙溶液;
(2)将酸溶液加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进行水解处理制得水解液;
(3)将水解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并搅拌处理生成废气和固液混合物;
(4)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和分离处理,对固液混合物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和分离处理。
其中,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LiPF6的反应过程如下:
LiPF6+H2O→LiF+2HF+POF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59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