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车辆悬挂系统钢簧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6459.5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6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柳禄泱;董永;曹广如;林胜;许呈祥;胡嘉亮;江华;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6 | 分类号: | B61F5/06;B61F5/24;B61F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车辆 悬挂 系统 稳定性 承载 能力 方法 装置 | ||
提高车辆悬挂系统钢簧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的方法及装置,根据车辆悬挂系统承载要求,在大承载时采用橡胶金属复合制作的橡胶金属复合弹性底座,将车辆悬挂系统钢簧安装在橡胶金属复合弹性底座上,使得在大承载情况下,橡胶金属复合弹性底座能提供足够的横向刚度,弥补刚度横向刚度小导致整个系统横向刚度小,防止车辆悬挂系统的钢簧出现偏移的状况。本发明通过橡胶金属复合弹性底座改善车辆悬挂系统钢簧的稳定性,使得在大载荷的情况下,车辆悬挂系统钢簧能具有足够的横向刚度,有效提高车辆悬挂系统的钢簧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轨道车辆承载减振部件及其性能改进方法,尤其是指一种提高轨道车辆悬挂系统钢簧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的方法及车辆悬挂系统,该种提高轨道车辆悬挂系统钢簧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的方法及车辆悬挂系统可有效改善悬挂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特别适合大承载车辆悬挂系统;属于车辆部件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的车体借以弹性地支承在轴箱、侧架或均衡梁上的装置,简称弹簧装置、悬挂装置;弹簧悬挂装置的作用主要有:
1、当机车车辆行经线路不平顺处或因轮对缺陷而发生振动和冲击时,可以缓和冲击,衰减振动;
2、使同一转向架的各轮对之间重量分配适当,使各轮对的轮载荷在各种线路条件下,不致相差过大。
弹簧悬挂装置因所在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安装在转向架轴箱或均衡梁和构架之间的称为轴箱悬挂装置,又称第一系悬挂装置;安装在转向架构架(或侧架)和摇枕(或构架和车体)之间的称为摇枕弹簧装置或中央弹簧装置,又称第二系悬挂装置。目前的一、二系悬挂系统基本都是由钢簧、橡胶垫组成,所述橡胶垫主要由上板和下板组成,中间为橡胶体为厚制品,主要起垂向承载作用,上面安装钢弹簧,对钢簧横向提供补偿作用。但是现在的橡胶垫通常采用如附图1所示的结构;该结构垂向承载能力有限,当用于大承载机车用橡胶垫时,产品垂向变形大,橡胶鼓出严重容易与周边设备产生干涉,功能单一;且当启动制动时,该结构作为一系橡胶垫使用时,因轴箱座与构架惯性作用(作为二系橡胶垫使用时,因转向架与车体惯性作用),不能提供大的横向定位刚度,从而导致钢簧横向承载偏大。所以现有弹簧悬挂装置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现有一系悬挂系统(橡胶垫+钢簧)无法调同时控垂向尺寸和结构,又能保证钢簧稳定性、橡胶件可靠性,又能提供垂向和横向大承载;
2、垂向刚度和横向刚度匹配困难,很难匹配钢簧性能;
3、现有一系悬挂系统(金属橡胶件+金属橡胶件),系统寿命短、蠕变大,维护成本高。
这些不足给弹簧悬挂装置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影响弹簧悬挂装置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通过专利检索没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技术的专利文献报道,与本发明有一定关系的专利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专利号为CN200820052861.4,名称为“一系悬挂结构”,申请人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系悬挂结构,包括轴箱,该轴箱通过转臂定位座安装在转向架构架的安装座上,所述轴箱的中心线两侧分设有一系弹簧和转臂定位橡胶关节定位,轴箱的外侧端部与转向架构架之间安装有垂向油压减振器,在轴箱的顶部和转向架构架的侧梁之间设有垂向止挡。所述一系弹簧包括单组双圈螺旋钢圆弹簧,其一端由安装在轴箱上设有引导座的橡胶垫引导,另一端通过带弹簧垫片的弹簧板与转向架构架联接。
2、专利号为CN201520391416.0,名称为“铁路客车一系悬挂弹簧机构用定位座结构”,申请人为:南京兴宇铁路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铁路客车一系悬挂弹簧机构用定位座结构,包括定位座本体和摩擦套,所述定位座本体贯穿开设有腔体,摩擦套为贯穿开设有圆柱状内腔的筒状体,摩擦套内嵌于定位座本体的腔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64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