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壤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6830.8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3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忠伟;王子祥;任雪梅;牛杏杏;张传琦;方鑫;孙协龙;明桂林;林飞;李志松;秦月琴;任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孙小华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环境保护 土壤 修复 装置 方法 | ||
1.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壤修复装置,包括主管体(1),主管体(1)侧壁上设有储液腔(11),所述主管体(1)内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12),所述储液腔(11)与通孔(12)相连通;
所述主管体(1)的顶端设有一加液口(13);
所述主管体(1)内设有一防护网(2),所述防护网(2)包括一管状的防护网本体(21),所述防护网本体(21)的顶端连接有一第一支撑环(22),所述防护网本体(21)的底端连接有一第二支撑环(2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体(1)的顶端还配合设有一卡环,所述卡环包括两半环体(3),所述主管体(1)的顶部内边缘处设有用于安装半环体(3)的卡槽(14),所述卡槽(14)内设有固定盲孔(15);
所述半环体(3)上设有与固定盲孔(15)相配合的固定通孔(31);所述半环体(3)上设有抵接在第一支撑环(22)底侧面的台阶部(32),所述台阶部(32)一侧与半环体(3)内边缘之间设有一导向部(33),所述导向部(33)为一向内倾斜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3)的周侧设有若干固定支脚(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的内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所述主管体(1)的外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支撑环(22)的外径小于主管体(1)的顶部内径,所述卡环的内径小于第一支撑环(22)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的顶部内径为20cm,所述主管体(1)的顶部外径为35cm,所述主管体(1)的底端内径为24cm,所述主管体(1)的底端外径为30cm,所述第一支撑环(22)的外径为19cm,所述卡环的内径为1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本体(21)为一滤布。
6.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5任意一所述的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壤修复装置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01、在待修复土壤(4)上挖设用于安放土壤修复装置的种植坑(41);
S02、先将防护网(2)从主管体(1)的内径稍大端放入后,通过安装两个半环体(3)组成卡环对防护网(2)进行固定;
S03、在种植坑(41)的中心处插入预埋杆(42),
S04、将土壤修复装置安放至种植坑(41)内;
S05、向土壤修复装置的防护网(2)内围城的空间内填充种植土壤,并在种植土壤中埋入植物种子或植株幼苗;
S06、定期浇水,待植株长大后,先拆掉主管体(1)上的两个半环体(3),然后依次取出主管体(1)和防护网(2)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壤由下至上依次填充形成土壤结合层(43)、滤水层(44)、土壤隔离层(45)、营养土层(46)和覆土层(47),并在营养土层(46)内埋入植物种子或植株幼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结合层(43)为一污泥层,所述土壤隔离层(45)为一田园土层;所述滤水层(44)为一沙土层,所述沙土层内混入有土壤修复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杆(42)为一秸秆或树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68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