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绿狐尾藻对牛粪堆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7002.6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锋;胡廉成;吴金水;彭建伟;罗沛;肖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34152 合肥初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娜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 堆肥原料 水草 干重 制备 工作量 水生植物 农业生产废弃物 有机肥料 大肠杆菌 有机肥肥效 有机质含量 资源化利用 肥料加工 复合菌剂 后续处理 机械脱水 经济成本 牛粪堆肥 限量标准 循环利用 自然脱水 狐尾藻 蛔虫卵 重金属 烘干 称取 混匀 废弃物 收割 污染 环节 | ||
本发明涉及肥料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绿狐尾藻对牛粪堆肥的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S1、称取堆肥所需的堆肥原料;S2、复合菌剂制备;S3、混匀堆肥。免除了传统水生植物堆肥的机械脱水或自然脱水等环节,减少了工作量和场地,同时兼具对水草的资源化利用,使得收割后的水草作为堆肥原料,减少水草的后续处理工作量及经济成本,并避免其二次污染;所用堆肥原料为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了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得的有机肥肥效好,有机质含量(干重)达到45%以上,总养分(干重)达到5%以上,水分(鲜重)30%以下,蛔虫卵和粪大肠杆菌的那个有害生物的杀灭率均达到95%以上,重金属(以烘干基计)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符合有机肥料国家标准(NY525‑201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绿狐尾藻对牛粪堆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粪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一般养牛场主要通过厌氧发酵和堆肥发酵等方式来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厌氧发酵受装置的容量限制,不适合规模较大的养殖场采用。由于牛粪中水分含量在80%以上,这就影响了牛粪的透气性和牛粪中自然发酵菌的活性温度,使牛粪发酵周期延长。国内目前牛粪堆肥发酵时大多采用添加秸杆、稻壳等方法来吸收水分和增加透气性,这种方法稻壳、秸杆腐熟不彻底,施于农田易造成二次腐熟烧苗现象。
绿狐尾藻已被广泛应用在污染水体净化和修复工程,植物收割是水质净化系统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环节,大量绿狐尾藻收割后如何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鲜收割的水草含水率高(90%),若直接堆置,内部易形成厌氧环境散发臭味,同时有大量渗滤液流出易滋生蚊蝇。目前大部分水草被视作城市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占用大量土地造成资源的浪费。绿狐尾藻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适宜作为堆肥原料。好氧堆肥有很强的物质转化能力,堆肥过程稳定、便于控制,将其用于堆肥具有明显的优势。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缺氧环境中,经高温热裂解生成的固态产物,具有含碳量高、比表面积大、疏松多孔等特性。因此,生物质炭可作为高性能吸附材料、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剂等。研究表明,生物质炭的添加可提高堆肥过程中氮的利用率,增强微生物活性,加快堆肥进程,减少氮素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绿狐尾藻对牛粪堆肥的方法,具备成本低、水生植物生物质和农业废弃物牛粪资源综合利用、氮素固定率高、肥效好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绿狐尾藻对牛粪堆肥的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S1、称取堆肥所需的堆肥原料:所述堆肥原料由新鲜绿狐尾藻、牛粪、稻草、锯木屑和废弃生物质碳组成,所述绿狐尾藻、牛粪、稻草、锯木屑和废弃生物质炭的添加比例分别为30%~70%、12%~52%、5%、10%、3%;
S2、复合菌剂制备:分别取浓度为1×108_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绿色木霉孢子悬浮液按体积比1:0.5:0.6:0.8混匀制得堆肥用微生物复合菌剂;
S3、混匀堆肥:将所述原料接种步骤S2,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后混合均匀形成堆肥堆体,移至堆肥场所,并在堆肥堆体中设置温度监测装置,定期采用翻堆机械对混合物料进行好氧发酵翻堆,直至形成堆肥半成品,接着将所述堆肥半成品进行二次发酵翻堆,直至混合物料腐熟为有机肥成品,其中,所述好氧发酵翻堆为频率3~4d/次,发酵时间为9~16d,所述二次发酵翻堆频率为7~9d/次,发酵时间为21~36d。
优选的,所述堆肥原料总含水率为60~70%,物料碳氮比为25:1~30:1。
优选的,所述新鲜绿狐尾藻为机械破碎至长度4~5cm的物料,所述稻草为机械破碎至长度2~4cm的物料,所述锯木屑和废质生物质炭粒径为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