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城市快速应急调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7052.4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0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汇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罗言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城市 快速 应急 调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城市快速应急调度系统,包括:软件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各个岗位的应急处置流程,并统筹展示应急处置过程,以实现“现场处置标准、信息传递流畅、进展展示全面”的目标;硬件模块,结合智能应急调度电话,应急大屏系统,实现系统自动电话通知应急人员,现场最新情况实时反馈,应急指示信息实时传递,应急结果及时反馈给所有应急人员,应急指挥中心,随时关注整个线网的应急处置情况。该智慧城市快速应急调度系统与智能电话的深度结合,系统自动根据相应的事件情况进行电话通知,分部门展示各部门的应急签到和最新处置措施,应急结束后,自动统计本次应急统计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城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城市快速应急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由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中心、应急参与人员三部分组成。发生应急事件后,由应急指挥中心的调度人员在相应的工作群里(QQ群或微信群聊)发起应急通知,并确定应急的事件等级,事件级别,上传应急预案。事故现场指挥中心,根据现场的事件情况安排相应专业的人员参与应急,应急参与人员把现场采取的措施在工作群聊里实时反馈,并告知其他参与或未参与应急的人员,应急结束后,由调度人员人工汇总本次应急参与人员,采取措施,最终结果数据,并以文件通知的形式告知。
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能达到应急发生时快速通知,应急过程中,及时反馈,应急结束后形成相应的数据统计。形成了较为规范,方便与便捷的应急处置流程,但在在实际应急情况处置过程中,尤其是在突发较高等级的应急事件时,运营单位还将面临以下严峻的挑战。
(1)组织难度大:调度、乘务、维保、站务等多专业联合作战的统筹组织难度较大,管理人员和现场人员均缺乏处置经验。
(2)信息下达不及时:信息报送和指令下达的信息渠道交织,公司决策层面难以全面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各级人员疲于接听或不断拨打电话,对决策效率和现场处置造成了干扰。
(3)信息传递不及时:若不能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做到指挥后方对现场情况的适时、全面掌控,将造成运营单位舆论处置的被动局面。
目前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不断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演练来实现的。但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随着运营规模的扩大和经验的累积,预案体系越来越庞大,预案种类越来越多,基层一线员工需要培训和掌握的要点越来越多,培训的效果难以保证,而且一线员工较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了培训的难度;二是进行应急演练需要占用大量资源,预案越多按规定次数组织应急演练的难度就越大,如果不能保证应急演练的次数就不能实现对需要倒班的一线员工的全覆盖。
在实际应急情况处置过程中,尤其是在突发较高等级的应急事件时,运营单位还将面临两个严峻的挑战。一是调度、乘务、维保、站务等多专业联合作战的统筹组织难度较大,管理人员和现场人员均缺乏处置经验。二是信息报送和指令下达的信息渠道交织,公司决策层面难以全面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各级人员疲于接听或不断拨打电话,对决策效率和现场处置造成了干扰。
另一方面,在应急处置时,运营单位还将直接面临政府主管单位和媒体、舆论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更需要后勤保障、应急公关等多方位协同作战,方能达到处置效率最大化。因此,若不能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做到指挥后方对现场情况的适时、全面掌控,将造成运营单位舆论处置的被动局面。
目前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下:
1、进行应急通知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应急发生时,根据具体的专业,事件等级,发生地点,人员当班情况自动电话通知对应的应急参与人员。
2、应急处理过程中:无法实时传递最新应急指示信息,无法直观,高效,便捷的掌握最新的应急处置措施。
3、应急结束后:无法自动形成相应的应急数据统计,减少人工数据统计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汇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汇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盲区行人监控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说阅读资源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