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场流分离装置以及清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7067.0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4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老川幸夫;堀池重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01D61/00 | 分类号: | B01D61/00;B01D6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装置 以及 清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场流分离装置,构成为在样品的分析结束到开始下一个样品的分析为止的期间的时机,通过流体供给流路以比流量调节部的设定流量更大的流量将载液供给至废液腔,由此形成载液从废液腔流向分离通道的流动。由此,附着在分离膜的样品从分离膜脱离并从出口端口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利用场流分离(Field-Flow-Fractionation)对流体所含的微粒子进行分离、划分的场流分离装置以及场流分离装置的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将分散在溶液中粒径为1nm~50μm左右的较宽范围的微粒子分离并进行检测或划分的方法,已知有所谓的交叉流方式的场流分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007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课题,对采用非对称通道结构的交叉流方式的场流分离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该装置具有用于分离样品的分离通道。形成分离通道的壁面之一是RC(再生纤维素)或PES(聚醚砜)等具有细孔的半透膜(也称为分离膜),进而,在该半透膜的外侧设置有被称为玻璃料(frit)的多孔质的平板。被导入通道内的载液通过该壁面,从而产生相对于从分离通道的入口端口流向出口端口的顺方向的流动(通道流)垂直的方向的流动(交叉流)。以下,将分离通道中设置有玻璃料的壁面侧定义为下侧。
在分离通道中,根据需要形成与通道流对向的流动(聚集流)。从形成分离通道的壁面的分离膜通过的载液,从与分离通道的出口端口不同的出口端口(排出端口)排出。来自玻璃料的排出量由设置在排出端口侧的MFC(质量流量控制器)进行控制。
样品从入口端口经由样品注射器被导入分离通道内。此时,在分离通道内,形成了从入口端口供给的载液的通道流、以及从与入口端口不同的出口端口侧的端口供给的载液的对向流(聚集流),被导入分离通道内的样品被收集在通道流与聚集流的边界部分。这被称为聚集(Focusing)。
通过聚集被收集到对向流的边界部分的样品粒子因流体动力学半径的差而产生扩散系数的差,因此越容易扩散的粒子越被汇集在分离通道的上侧。这被称为松弛(Relaxation)。然后,若聚集流停止,分离通道内的流动变成仅为通道流与交叉流,则通过斯托克斯流动使得从较小的样品粒子开始依次经由出口端口从分离通道被排出。紫外线吸光度检测器等检测器与分离通道的出口端口连接,例如从在紫外线区域(190nm~280nm)中的吸光度较小的样品粒子开始利用检测器依次进行测量,能够得到分离图(fractogram)。
在如上所述的交叉流方式的场流分离装置中,存在即使分析结束后,样品的一部分也被捕捉至分离膜的孔而残留在分离通道内的情况。即使使载液继续在分离通道内流动,被捕捉至分离膜的样品也难以从分离通道去除,而且为了去除残留在分离通道内的样品,有时需要很长时间。若在分离通道内残留有样品的状态下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分析,则会产生由于残留在分离通道内的样品而使新的样品被污染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高效地去除分析结束后残留在分离通道内的样品。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0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