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7079.3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4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常玉龙;谢崇亮;辛若凯;李铁森;汪华林;李剑平;王书旭;王德会;张靖;遆王强;董佳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属于石油化工领域领域。所述装置包括:进气源管(1)、底流汇管(2)和多个旋流器(3);所述进气源管(1)为螺旋管道,所述进气源管(1)的管口(11)为进气口,所述进气源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12);所述进气源管(1)的多个出气口(12)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器(3)的入口(31)连通;所述多个旋流器(3)中每个旋流器(3)的底流口(32)与所述底流汇管(2)连通。如此,气体通过进气源管(1)进入多个旋流器(3)中后,会使得每个旋流器(3)内的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含量相同,从而可以使得气液分离装置整体的分离效率较高,而且分离出的液体也便于收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采用氢气循环的单段和两段工艺技术对油品进行深度加氢精制。而在加氢过程中循环氢会夹带重烃等分散相颗粒,这些颗粒的存在不仅会增加助剂的消耗和原料的损失,还会给下游设备的长周期高效稳定运转带来很大的危害,也会影响加氢反应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循环氢进行气液分离,从而分离出其中所夹带的分散相颗粒。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分离器。该分离器包括筒体、上管板、下管板和多个旋流器,筒体的顶部具有进气口,筒体的底部具有出液口。其中,上管板和下管板将筒体分为三个腔室,上管板与筒体的顶部之间为第一腔室,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为第二腔室,下管板与筒体的底部之间为第三腔室。多个旋流器位于第二腔室内,且多个旋流器的入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多个旋流器的底流口与第三腔室连通。
然而,上述分离器中,多个旋流器直接连接在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当气体从筒体的顶部的进气口进入第一腔室后,会直接从第一腔室进入多个旋流器进行气液分离。由于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通常分布不均,即气液混合不均,所以导致进入多个旋流器中每个旋流器内的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含量不同。如此,会导致多个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不同,进而导致整体的分离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每个旋流器内的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含量不同,导致整体的分离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气源管、底流汇管和多个旋流器;
所述进气源管为螺旋管道,所述进气源管的管口为进气口,所述进气源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
所述进气源管的多个出气口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器的入口连通;
所述多个旋流器中每个旋流器的底流口与所述底流汇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底流汇管为螺旋管道,所述底流汇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液口,所述底流汇管的管口为出液口;
所述底流汇管的多个进液口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管的底流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底流汇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底流汇管中每个底流汇管的一个管口为进液口,所述多个底流汇管中每个底流汇管的另一个管口为出液口;
所述多个底流汇管的进液口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管的底流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的侧边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侧边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三个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一腔室为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的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二腔室为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三腔室为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