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面旋转体剩余不平衡量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7260.4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5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辛国辉;崔新涛;翟乃斌;张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友(苏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6 | 分类号: | G01M1/16 |
代理公司: | 32103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速度传感器 动平衡检测设备 转速传感器 上安装杆 下安装杆 安装架 旋转体 支撑座 计算机处理数据 剩余不平衡量 弹性连接件 动不平衡量 采集数据 计算公式 检测结果 检测装置 平行设置 启动装置 数据采集 装置布置 数据处理 校准 驱动源 检测 框型 测试 计算机 灵活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面旋转体剩余不平衡量检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支撑座、安装于支撑座上的框型的安装架、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源、加速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秤、用于接收加速度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采集前端以及用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安装架包括相平行设置的上安装杆和下安装杆以及多个一端固定于上安装杆和下安装杆上的弹性连接件。检测方法包括A.装置布置;B.启动装置采集数据C.第三步,计算机处理数据。不需要专业的动平衡检测设备即可得到相对可靠的单面旋转体剩余动不平衡量。不需要的装置简单,可以灵活运用现有资源如加速度传感器测试配合计算公式得到检测结果。本检测方法可以对动平衡检测设备的测试结果进行辅助校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面旋转体剩余不平衡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单面旋转体是机械中常用的部件,是产生机械运转不平稳的源头之一,由于其剩余不平衡量的大小差异会直接影响单面旋转体运行稳定性、可靠耐久性、振动特性。通常情况下,单面旋转体生产厂家或者检测机构要使用专业的动平衡机和特定的单面旋转体夹具来测试单面旋转体的剩余动不平衡量。当受条件限制,不具备专业的动平衡检测设备的时候,对单面旋转体的剩余动不平衡量将无法给出客观数值。而当在没有专业动平衡检测设备的情况下需要得到单面旋转体的剩余动不平衡量值,就需要一种简单且测量准确的装置及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行的单面旋转体剩余不平衡量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面旋转体剩余不平衡量检测装置,其包括支撑座、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框型的安装架、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源、加速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秤、用于接收加速度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采集前端以及用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所述安装架包括相平行设置的上安装杆和下安装杆以及多个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安装杆和下安装杆上的弹性连接件。
优化的,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性绳。
优化的,所述单面旋转体包括壳体部件以及旋转部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壳体部件上,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于旋转部件上。
优化的,所述弹性连接件分为两组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安装杆和下安装杆上,所述上安装杆上设有两个弹性连接件,所述下安装杆上设有两个弹性连接件。
优化的,每个位于上方的所述弹性连接件的正下方均设有一个弹性连接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单面旋转体剩余不平衡量检测方法,可以不借助专业的动平衡检测设备,只需要通过单面旋转体质量和单面旋转体多点转速对应的加速度值就可以计算出单面旋转体剩余动不平衡量值,装置简单,计算快捷,能够满足评估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面旋转体剩余不平衡量检测方法,以铅垂线方向为Z轴,建立坐标系,其包括以下步骤
A.装置布置:称取单面旋转体总成的质量;将单面旋转体用弹性连接件自由悬挂于单面旋转体台架上,保证单面旋转体在Z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零;在单面旋转体的壳体部件位置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于单面旋转体电机轴心高度的水平面上;在单面旋转体上布置转速传感器;将加速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前端连接计算机;将驱动源连接单面旋转体使其能够旋转;
第二步,启动装置采集数据:用驱动源驱动单面旋转体旋转;用数据采集前端采集、记录单面旋转体从转速A匀加速到转速B过程的加速度信号和转速信号,并将采集的数据储存在计算机中,转速A为单面旋转体设计最低工作转速,转速B为单面旋转体设计最高工作转速;
第三步,计算机处理数据:先分离得到加速度传感器测试得到的Y、Z方向第一阶加速度随转速变化值,再将分离得到加速度值和其对应的转速、单面旋转体质量参数代入公式
剩余动不平衡量为
m:单面旋转体总质量(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友(苏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友(苏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2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