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通道的全极化目标实现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7385.7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3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欧宝林;卜天翔;翟健;李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丁朋华 |
地址: | 210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通道 极化 目标 实现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的全极化目标实现系统和方法,包括全极化目标模拟器、极化校准系统、阵列馈电系统、阵列校准系统、计算机控制单元;极化校准系统对全极化目标模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幅相一致性校准;阵列校准系统对阵列馈电系统输出的目标角位置进行校准;全极化目标模拟器产生水平支路和垂直支路射频信号,两路射频信号分别接入阵列馈电系统;阵列馈电系统控制两路射频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实现天线的选择,使两路信号通过选择的辐射天线同时向被试雷达进行辐射;计算机控制单元与全极化目标模拟器、极化校准系统、阵列馈电系统和阵列校准系统相连,完成对各系统的协调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全极化目标模拟,且提高了全极化目标模拟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仿真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通道的全极化目标实现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电子对抗的斗争越来越激烈,雷达面临的干扰和反干扰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近几年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在干扰条件下雷达的作战性能难以发挥。基础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极化信息不仅能有效地反电磁干扰、杂波干扰、而且具有反低空突防、反隐身和提高目标识别可靠性等功能,因此极化信息的优势越来越突出。雷达回波信号除了时域、频域和空域信息外,还有一重要的信息资源-极化信息,电磁波照射目标后,其极化状态将发生变化,极化散射矩阵表征了目标对极化波的散射特征,它不仅与目标的形状、大小及姿态等因素有关,而且与照射到目标的极化状态有关,不同的极化波照射到目标上将有不同的极化散射矩阵,因此极化散射矩阵包含丰富的极化信息,而利用极化信息对研究极化雷达,解决当前雷达面临的威胁和提高雷达的检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给极化雷达的研制提供一个良好的射频仿真实验室环境,一种全极化目标实现方法就变得迫在眉睫,本发明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的全极化目标实现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的全极化目标实现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全极化目标的模拟,提高了全极化目标模拟的精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多通道的全极化目标实现系统,包括全极化目标模拟器、阵列馈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单元、极化校准系统、阵列校准系统;
所述全极化目标模拟器用于根据雷达信号进行极化特性调制变频产生水平支路和垂直支路射频信号,水平支路和垂直支路射频信号分别接入阵列馈电系统;
所述阵列馈电系统用于控制两路射频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实现天线的选择,使水平和垂直两路信号通过选择的辐射天线同时向被试雷达进行辐射;
所述极化校准系统用于对全极化目标模拟器输出的水平和垂直支路的射频信号进行幅相一致性校准;
所述阵列校准系统用于对阵列馈电系统输出的目标角位置进行校准;
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与全极化目标模拟器、极化校准系统、阵列馈电系统和阵列校准系统相连,协调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全极化目标模拟器包括:射频接收单元、中频信号处理单元、微波上变频单元、频综单元和实时控制单元;
射频接收单元对接收的两路雷达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下变频成中频信号后输入到中频信号处理单元,中频信号处理单元对输入的中频信号进行测幅,将测幅值发送给实时控制单元,实时控制单元将测幅值与AGC门限进行比较,根据AGC控制原理,自动调节射频接收单元前端输入衰减器的控制量,直到输出功率稳定在AGC门限电平;
中频信号处理单元对射频接收单元输出的两路中频信号进行AD采样,获取两路输入信号中心频率,同时进行数字下变频处理,得到两路零中频信号的参考数字序列,对两路零中频信号的参考数字序列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两路中频信号;
微波上变频单元对中频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上变频到雷达发射信号的频率;
频综单元产生变频所需要的本振信号和时钟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3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