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及吻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9105.6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3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顾新伟;黄战川;李岩;范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72 | 分类号: | A61B17/0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吻合 复位 助力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吻合器外壳体内部的定滑轮、拉线、动滑轮组件、复位弹力件和固定销,定滑轮和固定销固定在外壳体内壁的末端,复位弹力件一端固定在远离定滑轮和固定销的外壳体内壁上,其另一端与动滑轮组件固连,拉线一端与推进齿条末端固连,其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组件后与固定销固连,拉线随推进齿条的移动带动复位弹力件伸缩,复位弹力件收缩时为吻合器复位提供助力。还公开一种包括该复位助力机构的吻合器。本发明能实现在击发推进齿条向前推进时由复位弹力件储存拉力,在需要复位时再由弹力件释放存储拉力来实现对推进齿条复位的助力作用,降低现在复位机构的复位力,提高可操作性和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带关节手动镜下吻合器普遍采用手工直线拉回的复位机构,实现切割刀片和推进齿条的复位。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大转角的情况下使用时,该吻合器在切割并缝合组织后,其切割刀片会发生变形,切割刀片与滑道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这样会导致吻合器复位时手动复位机构的复位力变大,影响操作者的用户体验感。原因在于现有的手动镜下吻合器中手动复位机构的拉动零件复位帽是按照力量1:1的比例进行传递的,没有任何的省力和助力机构。所以,现有的手动镜下吻合器普遍存在使用后复位力偏大的缺陷。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手动镜下吻合器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及吻合器,使其能降低手动复位机构的复位力,提高吻合器的可操作性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使其能降低手动复位机构的复位力,提高吻合器的可操作性和用户体验,从而克服现有的手动镜下吻合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吻合器外壳体内部的定滑轮、拉线、动滑轮组件、复位弹力件和固定销,所述定滑轮和固定销均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壁的末端,所述复位弹力件的一端固定在远离所述定滑轮和固定销的所述外壳体内壁上,所述复位弹力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动滑轮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吻合器中推进齿条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组件后与所述固定销固定连接,所述拉线随所述推进齿条的移动带动所述复位弹力件伸缩,所述复位弹力件收缩时为所述吻合器复位提供助力。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吻合器外壳体内壁上的限位导滑槽,所述动滑轮组件沿所述限位导滑槽移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导滑槽与所述吻合器的推进齿条滑道平行设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弹力件采用复位弹簧。
本发明还通过一种吻合器,包括上述的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吻合器外壳体内壁上设置限位导滑槽,所述限位导滑槽设置在所述吻合器的推进齿条滑道的下方,所述动滑轮组件沿所述限位导滑槽滑动。
该吻合器还包括推进齿条和与其配合的扳机,所述扳机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其一端的凸齿与所述推进齿条上的齿牙配合,实现对推进齿条的向前推进。
还包括与所述推进齿条上的销轴固定连接的复位帽,所述复位帽沿所述吻合器外壳体前后移动。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吻合器复位助力机构通过设置定滑轮、动滑轮组件,以及与其配合的拉线和复位弹力件,能实现在击发推进齿条向前推进时由复位弹力件储存拉力,在需要复位时由复位弹力件释放存储的拉力来实现对推进齿条复位的助力作用,从而降低现有手动复位机构的复位力,提高吻合器的可操作性和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9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