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享汽车乘客乘坐状态的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99365.3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荀坤;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1 | 分类号: | H04W4/021;H04W4/40;H04W4/80;H04W12/08;H04W48/16;G06Q3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享 汽车 乘客 乘坐 状态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享汽车乘客乘坐状态的识别系统及方法,识别系统包括乘客移动终端及车载终端设备;乘客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被配置为以乘客移动终端为中心的第一预设区域范围内建立有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车载终端设备被配置为获取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识别信息,并且根据第一识别信息查询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车载终端设备还被配置为响应于进入第一预设区域范围内并接入至第一无线通信网络时,判断连接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持续时间,若是,输出乘客已上车信号。本发明能够自动识别乘客是否已乘坐目标共享汽车,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度及识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享汽车乘客乘坐状态的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在社会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汽车用作代步工具已经非常普遍。尤其,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将汽车用作代步工具的人群不仅仅包括自己购车、拥有车辆所有权的车主或者使用传统出租车业务的人群,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发展,更大比例的人群选择通过共享汽车的形式来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
目前,对于共享汽车司机而言,在处理用车业务时,司机尽可能希望提高效率。例如,当司机想确认乘客是否已上车时,只能通过肉眼自行确认。但是,尤其对于共享大巴等大型共享车辆而言,由于乘客的人数较多,司机很难一一确认所有乘客是否均已上车,导致漏掉乘客直接出发,或者为了进行确认,导致加长乘客的等待时间,从而极大程度上影响乘客使用共享汽车的体验度,而且降低司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共享汽车司机无法及时确认乘客的乘坐状态,导致降低用户体验度及效率的缺陷,提供一种共享汽车乘客乘坐状态的识别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一种共享汽车乘客乘坐状态的识别系统,包括乘客移动终端及设置于共享汽车上的车载终端设备;
所述乘客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被配置为以所述乘客移动终端为中心的第一预设区域范围内建立有第一无线通信网络;
所述车载终端设备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识别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查询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
所述车载终端设备还被配置为响应于进入所述第一预设区域范围内并接入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时,判断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持续时间,若是,输出乘客已上车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无线上网)模块和/或蓝牙模块;和/或,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UUID(Universally UniqueIdentifier,通用唯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名称及接入密码。
可选地,所述识别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器、多个所述乘客移动终端及多个所述车载终端设备,每一个所述车载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一个共享汽车;
所述云服务器分别与多个所述乘客移动终端及多个所述车载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云服务器被配置为分别存储有每一个所述乘客移动终端的注册信息及每一个所述车载终端设备的注册信息;
所述乘客移动终端被配置为响应于共享用车请求,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及所述共享用车请求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9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使用过的卫生用品制造再生浆粕的方法
- 下一篇:可贴式收纳袋